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文明创建 > 重要精神

平江精神之二——尚勇

来源:县委宣传部 2020-02-11 09:30
| | | |

《论语·宪问》中说:“仁者必有勇。”自古以来,平江人不但习武成风,而且勇于担当、勇于革命、勇于胜利。“尚勇”是平江人的本色。

平江人保家卫国,勇于担当。保家方面:元末,张献忠陷岳州,童光楚散财募兵,战于巴陵新墙,身中数箭,犹手刃二贼,死后知县为之作传。明崇祯十五年,土寇聚众四千,踞三墩,合流贼攻占县城。村民李世弟骁勇善射,义愤填膺,散家财招幕勇士,数与敌战,收复县城。明清县志载,古时候,由于战乱频繁,平江形成了独特的兵寨文化,全县有关隘43处、寨堡48处,百姓“自相保聚,深沟高垒,积谷练兵”,在重要关隘、寨堡与流寇、匪患发生大大小小战争数千起。抗日战争期间“湘北会战”,平江人倾家支前,坚壁清野,血肉筑长城,浩气壮山河。卫国方面:清咸丰、同治年间,李元度、张岳龄等率领数万平江勇,跟随曾国藩,南征北战,平定“粤匪”太平天国,为晚清中兴作出了重要贡献,战争中平江牺牲了8600人,曾国藩上书皇帝,在平江敕建“忠义祠”。光绪年间,余虎恩跟随左宗棠同新疆分裂势力作战,大小三百余战,“每战辄以平勇为先锋”,收复新疆1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为祖国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鸦片战争中,黄腾鸿率200余人镇守晓峰岭,与数千英军浴血奋战,全部壮烈牺牲。甲午战争中,胡轮率部驻守台湾彰化八卦山炮台,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弹尽粮绝后以身殉国。黄启东在抗日中组织官兵与日军展开肉搏战,以身殉国。凌则民率军远征缅甸,弹尽粮绝以身殉国。新中国建立后,平江籍子弟兵远赴朝鲜战场、越南战场,为巩固国防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江人胸怀大义,勇于革命。县志载:咸丰年间,汉口开埠,洋货、教会、新思想进入平江,风气一开,志士仁人出洋求知,以谋求救国救民之道者60余人。平江最早的共产党员李季,1920年参与筹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译有《社会主义史》《通俗资本论》,著有《马克思传》,引进了社会主义新思潮,为中国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1921年,平江人喻季浑、李六如等加入共产党。1922年,平江建立党小组,1925年春,成立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1926年改称中共平江县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平江先后发生了“秋收起义”“三月扑城”“平江起义”“平江惨案”等著名革命事件。“平江起义”部队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后发展为红三军团),成功攻下了省会长沙,开辟了湘鄂赣、湘赣苏区,为中央苏区的建立和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平江走出了红五军、红十六军和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先后有8万多青壮年参加红军,转战大江南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全县牺牲了25万人,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2.1万人。平江许多家庭满门忠烈,如:陈孟根一家六烈士,邱训民一家五烈士,周仁绪兄弟六人、赖汝樵兄弟四人皆烈士。平江是湘鄂赣苏区中心县、红军摇篮、著名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对党忠诚、无私奉献、英勇果敢、无所畏惧”的平江起义革命精神是平江人民不断开拓、勇于进取的强大力量!

平江人直面困难,勇于胜利。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平江多次经历战乱、瘟疫、旱涝、饥荒,但是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平江人总有不折不挠的韧劲、战天斗地的豪气、人定胜天的勇气。明崇祯年间,平江引进玉米栽种成功。清乾隆年间,平江引进安南薯栽种成功。清康熙55年(1716年),全县田土面积65.9万亩,至1957年增加到81.3万亩,整整增加15.4万亩,全部是农民一锄一锹开垦出来的。在历次困难时期,平江人就是靠着勇于摸索、开荒耕种、节衣缩食,挺过了饥饿、战胜了灾难、走向了胜利。中央红军长征以后,湘鄂赣苏区红军从1934年到1937年驻扎在黄金洞,遭到湘鄂赣三省国民党的重兵围剿,在敌人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下,苏区红军挖野菜、吃树皮,靠着坚定的信念坚持三年游击战争,1938年国共二次合作时,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建立了不朽功勋。解放后,在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平江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硬是建好了白水水库、徐家洞水库等一大批大型优质工程,为平江农业的长足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急难险重的任务中,在重大活动的组织中,平江人都展示了必胜的信念、过硬的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