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摭拾家乡俚语

来源:板江乡观音阁小学 2015-10-30 00:00
| | | |
        《增广贤文》首句云:“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好增广会说话,学好幼学走天下。”古代圣贤的名言,时刻谆谆教诲着我们。而大量散失在民间的乡言俚语,犹如沙土中的一串串珍珠,经久不衰地闪烁着它智慧的光芒。

        家乡地处湘鄂赣三省交壤之处,东有天岳幕阜山天然屏障,北有张师山名胜横亘三县,西有新墙河之源的九霄云群山阻隔,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相对原始的人情风俗和乡言俚语。撷取家乡古人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今天处世行事的指南,亦不失为一件有意义的事,因为古今不单是一个时空历史继承的关系,更是一个文化精髓的传承关系,今天是古代的延续。解读前辈遗珠,品悟生活真谛,可以更好地认识和驾驭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进而补充新文化、引领新风尚、传播正能量。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老百姓居家过日子,最要紧的是如何学会为人与处世。“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道出了做人当以谦虚谨慎为本之道;“嘴巴两块皮,说话能改。”则给言多必失者以改错的机会。

        “出门有三稳,口稳、手稳、身稳。”做到了这三样,就不会在外惹事生非了。“成家犹如针挑土,败家犹如水荡沙”,道出了成家立业的不易和个中艰辛,今人当以家庭事业为重。

        “人是铁,饭是钢,少了一口饿得慌。”“喉咙万丈深,大吃如小赌。”那些胡吃海喝者当以此为戒,须知惜粮如惜福。“吃惯了的嘴,荡懒了的身。”从反面说出了只有劳动才能创造财富的道理。“穷单身,富寡妇”,则不无揶揄地道出了男人的致命弱点。

        “时人说时话,穷口莫穷身”,告示我们要注重外表美,而另外一句“远重衣衫近重人”,则道出了人还须具有内在美,才能赢得乡邻的敬重。“共了耙头搭了裤”,点明了共事者当同心的要旨。“行船要舵,系马要桩,叫花子也要个挂袋的地方”,则无形成中帮助了那些长盛不衰的房地产商们。

        除了这些浅显易懂的句子外,还有一些也颇有深度。如“凡事要好,得问三老”,那“三老”是指谁啊?三老——乡官之名。战国时闾里及县,均有三老,汉初乡、县也有三老,由年在五十岁以上者担任。五更——年老致仕而有经验之乡间耆老。据《孝经援神契》:“天子尊事三老, 兄事五更。”又据《白虎通义?乡射》:“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者何?欲陈孝弟之德以示天下也。”所以天子也往往尊礼三老五更,往往以年老大臣为之。依照古礼,皇帝向三老五更示敬时,不仅要跪拜,还亲自割牲、执酱、执爵。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在很大程度上,命运掌控在我们每个人自己的手里。”这是西方名人萧伯纳的一句名言,其实,家乡大地亦不乏类似的名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拣三担莫喜,丢三担莫愁”“三穷三富不得到老”,“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名也空来利也空、世间所做无始终”“钱米眼前花,何处不用何处不撒”,多么豁达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世界观,多么淡然的生活态度啊!“芭蕉树上千条路”与西方名谚“条条大路通罗马”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艺多不压身,艺高人胆大”,“羊毛笔嘴快如刀。”“三个脚子不如一个算子”,这是幼小时老父亲常挂在嘴边警醒我读好书的话。虽然到现在也没能出人头地,但总算肚中有点墨水,不致招人欺侮。“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火要空心,人要忠心”,“得人钱财,与人消灾”,对于吾侪食民俸禄者,当以在兹念兹之公心去想事、干事、成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对于亲人的弱点,我们为子女者要多宽容多理解,要多反省自己做到位了没有。人生一世,万般坎坷,有比亲情更暖人心者乎? “打虎还须亲兄弟,上阵莫过父子兵”“一日夫妻百日恩、少是夫妻老来伴”,关键时刻靠得住的还是至亲之人。“檐前滴水不差移”,你对老人、兄弟、亲人怎么样,同样会感染到下一辈人。奉劝那些罔顾父子情、母子恩、夫妻义的人,早日回到亲人的怀抱,回归家庭的温暖。

        农家人与天斗,与地争,积累了不少朴素的经济学、关系学、天文学方面的俗语。“如要穷,多多喂些扁嘴虫(家禽);二要穷,大大对个亲家公;三要穷,鼓楼脚下(旧县衙前)逞英雄。”“吃不穷,穿不穷,人无调算一世穷。”巧妙地道出了当家活命的不易和关键。“大小是个礼,长短是挂鞭。”“要得人情周,除非卖大坵。”“黄瓜蒂,表个意。”对时下愈演愈烈的人情送礼风是个有力的劝导。“瞎子带眼镜、茅屋安绣球”,对当下那些一味追求政绩,大上快上劳命伤财工程的为政者不是一个无情的鞭挞么?至于农谚、气象谚则更为广泛流行,如“一光一暗,大水冲墈”“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十月中,梳头洗面功”“立春三日,水热三分”等。

        品读乡人俚语,与古人对话,正如王安石《题张司业诗》中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些出自下里巴人之手的俚语,都是千百年来对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社会经验的总结和启示,每一句话无不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甚至还带着土地的芳香。其传递的重义、守正、敬人、克己、循规、顺天的观念,尤其值得现代人学习。变幻的是世事的沧海桑田,不变的是自然法则和为人之道,老班辈遗留下来的金玉良言,于今天仍有积极的借鉴作用且永远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