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南江河流话今昔

来源:南江镇 2014-03-24 00:00
| | | |

    我小时候随父母住南江桥,每天一出门就看到南江河,清清的江水,昼夜奔流,可爱的小鱼儿游来游去,真有自然美景不胜收之感。南江河发源于冬桃山,幕阜山,凤凰山。三水汇合,流向南方。

    溯本追源,南江河应在大禹治水时期开凿而成,因幕阜山迄今有“大禹治水到此”篆刻碑记为证。随着时光的远逝,历尽沧桑的南江河道愈流愈宽,原先河道是弯弯曲曲的,能缓冲水势,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满江。自然环境优美。自古流传“二十五里水不响”之美称。南江横跨一木桥,因过去缺钢筋水泥,石木结构。一涨洪水,就被冲垮,给两岸人民带来过往行人不便。有史载:自清朝以来,南江人民曾六度修南江桥。屡毁屡修,其志可嘉。

    解放后,没有了硝烟战火,人民安居乐业,努力恢复生产,清清的河水,哼哼地唱起了悠扬的歌声,令人陶醉。可是到了1958年大跃进时期,发起了共产风,不断滥伐林木,森林受到严重损毁。盲目开采长石,植被破坏,造成水土留失。1972年历史罕见的大洪水,全镇淹没,房屋基本倒塌,沿河两岸田地房屋全部冲走,造成巨大灾难。为重建家园,人们日夜奋战,抢修河堤,由于当时极左思潮,干部头脑发热,决定把南江桥至冬塔乡河道全部改直,提出“要从南江桥望到马安桥”。以前为避开洪峰。南江河绕桥从螺形堰起盘湾过桥西村冷家、山经、破衣塅至高南村出口。石浆河水则从南江桥孔经过。然而人为改直,南江河、石浆河两水合併,穿桥而过,形成巨大的水势压力,一到春上涨水,便成一片汪洋。1974年我曾参加南江公社治河专业队担沙筑堤,100多人的队伍,肩挑手挖,搞集体吃大锅饭,出勤不出力,简直是在工地上磨阳光,工效甚低。每年冬季是担沙修堤的高峰期,组织全区人民带着钱粮齐上阵。记得当年南江公社党委组织村支书开会,到河堤上分修堤任务,万家村支书(复员军人)提出异议,说沙子担到堤排上,大水一来又冲走,作些重复工,当场与党委书记争执抵制,受到撤职处分。因新筑的河堤不结实,大水一来又复原。于是年年修河年年遭灾。加之60年代在高南芦竹湾筑水壩建电站,更加重了水灾泛滥。(在群众的强烈呼吁下才于1974年炸掉)。河藏沙石将整个江面快填平了。南江桥1964年建的石拱水泥桥,六个很高的桥墩基本看不到了,只剩下几个桥孔。由于河直水急,每逢涨水,农民就没有了安宁的日子。南江河将面临着灭顶之灾,安将何往。昌水滔滔,正在向人们诉说呢?

    欣逢改革,南江河才有了转机。人们逐渐认识到,违背自然规律是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于是开始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整治长石,开展生态环保。随着城镇化建设和公路硬化,需要大量的沙子石头,于是采用起沙船,大量打捞河沙,几年下来,江里沙石基本挖平原底。为巩固河堤,国家拨专项资金治理昌江水,采用先进的挖机作业,修筑坚固的水泥沙浆石砌防洪堤,河堤植树。使水为人类造福,灌溉田地,供水集镇,真是水随人意流,南江河面目一新。于今山上绿树成荫,河堤整齐如画,形成一道亮丽的自然风景线。河水清悠,山城掩映,灯火辉煌,市民散步江边,欢声笑语。南江人民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日子。有诗为赞:古镇江流几道湾,强行改直祸频繁。洪魔席卷田畴毁,黎庶抢修财力艰。征服自然循法则,敢教河水绕城欢。培堤植树风光美,秀色宜人任我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