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平江 > 旅游指南 > 文化

“庙见祝文” 平江新婚庆典中的独特风情

来源:平江乡友网 2018-09-27 11:50
| | | |

平江是个礼仪之邦,民风古朴,许多善风良俗沿袭至今。平江民间新婚庆典中的“庙见祝文”,就是其中的一种。在女方出嫁前,女家要请做“应酬”的人写一份“庙见祝文”,出嫁时随同“上亲”担子送到男家,摆放在男家新婚仪堂的供桌上。在拜天地时,新娘新郎要俯伏在家神榜前,恭听本族的长者宣读“庙见祝文”。这是一项被视为极为严肃的婚典活动。在虹桥、南江、三墩、安定、献冲一带,至今盛行。

其“庙见祝文”用长七寸半,宽三寸半左右的上等大红色纸折成四页,封面居中用墨笔写上“庙见祝文”四字,全文共三十二句,要求字迹工整,行距和字距一致,格式严谨。全文分五个段落,部首是叙述婚典时间和新郎新娘的姓名,以及新郎姓氏的郡脚;第一段描写时令、歌颂时势,冠以“伏以”为题;第二段是追思和赞美男家先祖的丰功伟绩和历史上的名人名事。冠以“洪维”为题;第三段落是女家的谦词。冠以“妇也”为题;第四段落是祝福之词和对新郎新娘的期望。冠以“惟冀”为题。以“谨祝”二字结尾。全文不能用败词劣字,只能用赞美之词。

“庙见祝文”其格律严格,句式两两相对,词性相对,韵律和谐。采用马蹄粘韵,有的采用马蹄韵,就象马行走时一样,后蹄一定要踏在前蹄的位置上。可以分段用韵,也可以一韵到底。有时也可以不用韵,但不可以不用粘。读起来,声律铿锵,具有音乐节奏美。文体注重藻饰和用典,文中第二段落,必须运用典故,赞扬男家祖宗的先贤先烈和家势源流。典故一定要引用正史,不能滥用野史和传说。主婚人吟诵“庙见祝文”,或舒缓柔美,或高亢激越,声情并茂的表演,成了婚典中的亮点,引人注目。

这种既不象散文又不象诗词的文体,究竟属于什么体裁呢?经考究,“庙见祝文”其实是骈体文的一种,是散文的特殊形式。骈体文又称“四六文”、“骈俪文”、“骈偶文”。这种文体讲究对仗,格律严格,句式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曰“骈”。骈体文要求词性相对,韵律和谐。故又称“韵骈文”。

骈体文,起源于六朝时期,盛行于南北朝。其代表作者有徐陵、庾信、鲍照等人。但在元代以后就成了绝响。

而在平江至今流传的“庙见祝文”,却是在其它地方早已成为绝唱的“骈体文”的版本,可见,平江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六朝庾信写的《谢赵王赉白袍裤启》是篇比较有名的骈体文,现录于下,以作比较:

“某启:垂赉白罗袍裤一具,程据上表,空谕雉头;王恭入雪,虚称鹤氅。未有悬机巧绁,变缪奇文。凤不去而恒飞,花虽寒而不落。披千金之暂暖,弃百结之长寒。永无黄葛之嗟,方见青绫之重。对天山之积雪,尚得开衿;冒广厦之长风,犹当挥汗。白龟报主,终自有期,黄雀谢恩,竟知何日?”该文对仗工整,韵律和谐,词性相对。引经据典,是典型的骈体文中的“四六文”。

现择一份平江李女嫁杨男的“庙见祝文”,看是否与古骈体文一脉流传:“伏以:欢度国庆,喜结良缘。值桂花飘香,睹荷叶似盖。选取东床之婿,赋得南国之诗。缔射雀之缘婚结八月,觅乘龙之婿缘幸三生。洪维:昌水名家,弘农望族。四知足畏,三喜同时。欣得雀报之呈祥,可酬鱣堂之集庆。雄才伟绩於今已见贤能,纬武经文自昔更多俊杰。妇也:龙门弱质,鹿洞庸姿。文莫涂鸦,绣难描凤。才惭道韫柳絮难吟。识忝文姬琴弦莫辩。藉红叶之良媒伉俪情深,愧绿窗之自怜妆奁薄弱。惟冀:宗功衍庆,祖德辉煌。义笃绸缪相亲相爱,情投伉俪同德同心。夫妇齐眉相似梁孟,子孙繁衍比美汾阳。喜缔良缘和谐摄影,歆逢佳偶唱随情怀。谨祝!”

用此文与庾信的《谢赵王赉白袍裤启》比较,十分相似,其格体,韵律相同,都引用了典故,词性也一致,平仄相符。只不过是此篇“庙见祝文”掺杂了五、七、十字句子,这也是骈体文体裁允许的。可见,平江的“庙见祝文”系骈体文一脉所承,这种文化精华在其它地方成绝唱之后,却沉淀在我们平江的民间,至今沿袭,这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实属宝贵!(杨衍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