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数据分析

平江县2018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来源:县统计局 2018-08-08 16:50
| | | |

今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动适应新常态,抢抓政策机遇,着力加强供给测结构性改革,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大会战、园区大会战、交通大会战、脱贫攻坚大会战;按照“344”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业示范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旺县、融长兴县战略。上半年县域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增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4.13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9亿元,同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53.62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47.91亿元,同比增长11.4%。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18.2:43.2:38.6,第三产业占比同比提升了1.4个百分点。

(一)经济结构稳中趋优

一是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产业结构比从上年同期的19.3:43.5:37.2调整为18.2:43.2:38.6,一、二产业分别下降了1.1、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升了1.4个百分点,且第三产业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2.8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评估指标来看,货运总周转量63527万吨公里,同比下降7%;邮政业务总量5199.68万元,同比增长15.2%;全社会用电量6715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9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95.94亿元,比年初增长9.0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6.98亿元,同比增长24.46%,存贷比达到59.8%,比上年同期提高了9.07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经济企稳回升。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8.4%;实现工业增值税3.14亿元,同比增长44.5%。园区聚集程度逐渐提升,上半年园区工业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98.5亿元,同比增长14.7%,高于规模工业增幅6.3个百分点,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达到190.56亿元,同比增长18.9%;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亿元,同比增长22.8%;上缴税收1.679亿元,同比增长39.9%,已完成全年计划的56%。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生物医药、电子元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5.7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1%。四大主导产业全面发展,绿色食品、新型工业中清洁能源、电子信息、新材料四大产业分别完成总产值64.8亿、3.8亿、5.9亿、7.1亿元,分别增长19.2%、22.4%、16.3%、18.6%,四大主导产业共完成产值78.2亿元,占全部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9.7%。

(二)增长动力持续稳定

1、投资拉动强劲有力。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6%。今年是“产业项目建设年”,我县在全市“双百工程”中有重点产业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189.4亿元,目前已完成18.6亿元;逐渐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态旅游、新材料、食品加工为主的新型产业链。完成建安税11921.9万元,同比增长86.6%。

2、消费市场持续趋旺。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商业税收5675.8万元,同比增长19.8%。消费市场呈现以下几大亮点:一是汽车市场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汽车销售营业收入达3.6亿元,同比增长21.5%。二是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近两年我县商品房销售量都保持在3000套以上,在棚户区改造积极推动下,住房刚需和改善性需求进一步凸显,今年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28.2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08%,二手房交易市场火爆,上半年成交980套,销售面积达12万平米;房地产营业税3854.4万元,同比增长41.5%。相关产业拉动效明显,五金建材类实现营业收入3.56亿元,同比增长21.3%;家电器材类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同比增长19.5%。三是生态旅游进入高峰期,2018上半年,全县对外营业的景区(景点)17家,4A景区3家,3A景区6家,游客量达890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加24.6%;总收入6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7.9%。四是生活服务和文化娱乐消费逐渐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日渐提升,人民消费观念从生活必需到精神享受层次逐渐发生转变,保健足浴、娱乐KTV、健身场馆、特色菜馆、精品茶楼、居民服务业等行业生意火爆,1-6月服务业营业收入5.98亿元,同比增长46.3%,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增长62.5%。

3、民生保障扎实推进。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16亿元,同比增长18.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1亿元,同比增长7.6%。财政八项支出43.79亿元,同比增长29.1%,占总支出83.1%。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47元,同比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03元,同比增长9.1%。 

扶贫攻坚方面,精准理清安居扶贫底子,清理不符合条件的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94户789人,核准核实存量危房5431户。全面启动4669户1393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建设;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五保户、低保户等对象为重点,启动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工作,分解下达指导任务4600户,启动五保之家项目116个。大力开展教育扶贫,精准建立全县13847名贫困学生的助学数据库,对21名因病因残无法入学的贫困学生实行送教上门。全面落实“三个一批”的要求,安排资金1949.87万元,对贫困对象参保缴费给予50%以上的补贴,实现贫困户参加医保和购买特惠保全覆盖;严格落实“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以高山有机茶、油茶、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为重点,优选龙头企业,强化利益联结,确保产业扶贫实效。继续开展生态公益岗位脱贫行动,将全县生态环保员数量增*-*.3-加到5000名,选聘387名贫困户为生态护林员。组织106名贫困户参加挖掘机、电工等就业技能培训,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3场,帮助403名贫困对象实现就业;县残联组织97名残疾人参加个性化电子商务培训,实现居家就业。打造就业扶贫示范基地,吸纳118名贫困户进入工业园区就业。继续开展“大爱平江”社会扶贫慈善行动,募集爱心善款436万元,组织爱心人士完成结对帮扶贫困户2718户,发放产业发展资金48万元。在各分指挥部的组织推动下,低保兜底、科技服务扶贫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其他各项工作均在有序推进。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各项指标增速放缓,下行压力依然严峻

各项指标增速放缓,同比有所回落。受防债务风险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所下滑,上半年增长13.6%,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5%)1.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下滑0.9个百分点,特别是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政府性投资项目进度放缓。项目在推进过程中还存在资金制约、土地要素保障、建设环境待优化等突出问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1%,低于年初预期目标(11%)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7.3%、9.1%,比年初预期目标(9%和10%)分别低1.7、0.9个百分点,城镇收入增幅较上年同期下滑1.7个百分点。

(二)“四上企业”新增入库少,经济发展提速受限

“四上企业”新增入库进度缓慢,影响主要经济指标评估核算。到目前为止,全县规模以上工业、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和服务业、资质以内建筑业、房地产开发业新增入库工作共8家。在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都有一定差距的情况下各行业主管部门更应该做好“四上企业”新增入库工作来扩大经济总量、增加增量、加快发展速度,客观反映我县经济发展现状。

(三)工业发展优势不突出,对县域经济拉力减弱

上半年第二产业占比53.62%,仍停留在新型工业化中期阶段。生物医药、电子元件、机械装备、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虽然近年有较好发展势头,但占规模工业9.1%的比重仍然较低。工业投资和技术改造升级有待加强,园区技工贸投资26.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32.3%,比重仍然偏低。同时工业发展还面临转型升级资金制约瓶颈、产品市场竞争压力大、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招工用工难等突出问题。

(四)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上半年全县经济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2:43.2:38.6,二、三产业占比为81.8%,自从2013年(19.2: 47.6: 33.2)全省实施小康考评3年多以来仅提高1个百分点,离全面小康考评体系85%的目标值还有3.2个百分点的差距。第三产业占比38.6%,分别低于全国(54.3%)、全省(53.4%)、全市(42.4%)水平15.7、14.8、3.8个百分点。

三、后阶段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扩大总需求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社会资源向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和服务集中,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创新驱动步伐,培育和推进新业态、新技术和新产业快速发展,加速现代物流、生态旅游、文化产业、服务业、互联网经济发展步伐,力促第三产业成为主导经济增长、引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二)加强项目投资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年”为总抓手,促进“增量崛起”与“存量变革”并举,加大招商引资,着重推进产业项目建设与引进,加强金融机构资本服务保障,引导和帮助实体经济进行转型升级、技术改造投资,发挥项目建设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提升居民生活水平。要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营造安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消费水平,以供需两端为抓手,积极培育发展重点消费市场。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保障力度,努力提升居民生活水平。

(四)加强统计监测分析。紧扣下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政策向导,围绕既定目标,加强统计调查、监测预判和调研分析,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发展情况,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统计保障。加强与部门沟通、协调,及时监测预警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对重点行业、重点指标进行动态跟踪,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力促县域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