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就“五功”, 成就自我

来源:县教育局 2021-02-24 09:14
| | | |

 

 

(通讯员 赵光)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一个梦想——能写一手好文章。读小学时,作文曾张榜在墙上;上了初中,作文被老师夸奖过;进师范后,文章刊登过报刊杂志。参加工作至今,我对写作更是乐在其中,笔耕不辍。诗歌、散文、校园新闻、长篇通讯、典型经验、工作报告等等,每一种文体我都有涉足,而其中写的时间最长,花的心思最多、投入的精力最大的就是新闻写作。这不仅仅是因为热爱,而是它让我享受到写作的成功与快乐。

勤练基本功

新闻写作无勤不成,得勤练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精耕细作,倾心付出。

在我看来,好新闻是跑出来的,这就是“腿功”。那时候我常常骑个摩托,到下面的学校或村子去跑新闻。比如《背上丈夫去打工》就是我走亲戚时听到的一个感人故事。我利用春节前后多次上门采访拍照,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整理之后,终于形成了一篇近3千字的社会纪实新闻,先后发在《平江通讯》和《岳阳晚报》。还有一篇《一个乡村教师的一天》,我写的是栗山中学省级优秀教师梁海平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为写好梁老师的故事,我专程跑到她所在的学校,跟岗一天,近距离了解她工作生活的每一个场景。回来后,我按照时间点变换,全方位记录她在开学后第三天发生的一些平凡而又充满爱心的故事,彰显了一位乡村教师的无私奉献、执著坚守的教育情怀和崇高师德。几天后,《岳阳晚报》在教师节专题推出这篇稿子。《袖珍学校里有间“图书超市”》则是我下校时跑出来的一篇新闻,一个教学点,一间图书室,书香盈满校园,特别有意思。我写好后被局网选登。科教新报记者余娅老师发现并“相中”,在《科教新报》“校园”版头条推出。

发现新闻要炼就火眼金睛,即“眼功”,善于发现身边的新闻,发现新闻的价值。我用眼细心观察身边人身边事,用心听别人讲故事。比如写无烟校园的新闻多如牛毛,为了写好这类题材,我细心观察留意,通过走访发现三和中学为了禁烟,时任校长卓一亭与其中一个老师打赌禁烟。我觉得这是一个好题材,便另辟蹊径,巧妙选材,写出了《“你戒烟,我请客!”——校长“赌”出无烟校园》这个有料有特色的新闻作品。比如《古稀老汉,一天插秧2.5亩》,这是下去采访时,从旁人嘴里听来的,我觉得不可思议,亲自去田里看,嘿嘿,还真是有这回事。这则新闻后来在《平江通讯》刊发。我还写过《冷水桥人热心肠》的社会新闻,讲的是一辆满载竹子的拖拉机翻到伍市镇冷水桥下的深水沟里,众人合力救人的大爱故事,后来被《岳阳晚报》《湖南日报》刊发。

把新闻写好,要善于动脑,认真构思,选好材料,这是“脑功”。倒金字塔写法是常规格式。初写新闻,我严格按照这个模子套写新闻。写多了,我也有自己的突破和创新,让新闻更有看点。比如新闻导语写法,我一律去掉“为了”的模式,采用设问、讲故事、化用诗词、情境导入等上十种写法,显然,这样写新闻,便有了“灵气”,多了“活泼”,加了“鲜味”。在写新闻结尾时,我很少表达个人观点,多用第三者的感受体会。有些经验性、创新性工作方面的新闻还做到有提炼,有延伸,有思考。

“写功”则是把新闻写好,写出有新意,有温度、有正能量的新闻。我写新闻一直坚持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新”。《开学第一天,感动在身边》是我写的时丰中学开学日的一篇新闻作品,从“笑脸+问候”“幸福来陪伴”“一个不能少”“这个陌生叔叔真好”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报道,一改过去单一的新闻叙事,变为集装箱式地整体推介,写出开学第一天的新事、好事、喜事。两天后被《平江通讯》以半个版面刊出。为写好校园新闻,我在标题制作、材料选取、挖掘新意、篇章结构等方面大做文章,下足“绣花功夫”,费尽“良苦用心”,以求多出“佳构”、多产“优品”。比如《寝室装上防蚊“神器”》《为学生量身设计“暑假作业套餐”》《校长带北京“特产”赠老师》等等,这些篇章,大多呈现了校园新闻“接地气、弘正气、添暖气”的特点。

当然,还得常练“修功”。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我曾经写过一篇社会新闻《伍市镇青林村有个“雷锋”组》,全文445字,我前前后后一共改写了22稿,写完了一个方格本。后来这篇倾注我心血的稿子刊登在《岳阳晚报》社会生活版。

传播正能量

我是一名义务宣传兵,这一当就是20多年。在多年的新闻写作中,我注重正面宣传,歌颂真善美,其中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占到很大份量:有优秀职工的,如《锅碗瓢盆演绎三十一年灶台奉献之歌》,我写的是时丰小学工友姚湘兰把学生当子女,视老师如亲人,三十一年如一日热心服务,悉心照料,不计报酬,奉献一生。有宣扬社会爱心人士的,如《助学热心人》,我写的是在湘潭某装饰公司担任董事长的时丰人赵星书先生,他致富不忘家乡教育,先后为时丰中学捐建水泥球场和崭新的校门,价值10余万元,成为该校捐资助学第一人,他还为村里的小学捐资5万元。也有讲述人间真情的,如《爱的接力》,我写的是一位遗弃女婴被青冲村一陈姓贫困村民拣到并收养,当孩子抚养到九岁时,养父却遭遇车祸身亡。出现如此家庭变故,爷爷奶奶毅然承担起抚养义务,成为当地一段佳话。再如《老主任的重教情》,我写的是普庆村一位退休不退岗的村主任,在担任村小学的管校主任期间,做了几件富有爱心的实事:修爱生路、添置办公桌椅、为校门刷防锈漆。有宣传优秀教师的,如《山村教学点:她一人教五门课,坚守了八年》,我写的是梁亮国老师在青冲教学点任教8年的感人故事。有宣扬人性光芒的,如《好妻子背着丈夫外出打工》写的是普坪村一对夫妇患难与共的故事,丈夫在工地上操作吊机时不慎从三层楼顶摔下,造成二级伤残,瘫痪在床,妻子不离不弃,悉心照料。因为家庭经济入不敷出,不得已,妻子只得背着丈夫外出打工,一边挣钱养家一边照顾丈夫,在当地广为传颂。

多年来,我喜欢把自己的视角投向那些有爱心、讲奉献的好人,用自己的拙笔为他们代言发声,传递这个社会需要的正能量。或许因为宣传的作用,梁亮国老师获得“张生贞”乡村小学教师奖,同年还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或许因为宣传的辐射效应,时丰地区涌现出更多的赵星书似的热心助学人,为时丰中学的校园建设贡献巨大的力量,如江四元捐建一个休闲花园,张献平捐资10万装备12个多媒体教室,让师生教学信息化梦想成真;或许因为宣传的社会反响,那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得到更多好心人的帮助,学校为她免去所有的费用;而那个与丈夫患难与共的妻子,也顺利地为丈夫办下残疾证,每年可以领到相应的救困金。

合作天地宽

合作才能共赢。在我的新闻写作中,与人合作的稿子也不在少数。三个臭皮匠顶得一个诸葛亮。一个人写作总会有思路狭窄,挖掘不深的一些缺陷,合作写稿基本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印象里最深的一次合作是我与马楷模老师、余万兴主任写稿。那年暑假,我们三人集中到一起,坐定后,我们便进入讨论环节。我们选题是“留守儿童怎么过暑假”,从选材、标题、图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然后由我执笔,写好后交由他们进行最后定稿,并发给岳阳日报教育版刘志恒编辑,几天以后,《走近平江县农村学生不一样的暑期生活》在岳阳晚报重点推出,图片并茂,整整占据四分之一个版面。

之后,我还与特岗写作才女唐璇、柘中新闻快手何九九、社会纪实写手陈玲、新闻写作“一哥”陈广文(曾荣获县教育局新闻写作月竞赛一等奖)等合作过写稿。《爱在春天里》是我跟广文君合作写的一篇新闻。这是继《公鸡下蛋》新闻报道后的一个后续报道,写的是湖南一师范二附小三(3)班老师、家长、学生利用周末前来为塘沙幼儿园两个孤儿献爱心的故事,春至人间,爱暖人心。

我还多次与岳阳晚报记者方讲求老师、孙丽芳老师,岳阳日报王昕力老师、陈毅老师,科教新报余娅老师、胡荧老师等人合作,先后写出《山区女教师黄辉艳:28年硬挺成山区教育的“脊梁”》《平江首批“银龄讲学人”姚胜书:尽我所能为孩子们的明天打基础》《两位“80后”准妈妈:产假照常上课,值得点赞》《要开学了,Let’s go!》《三十一年的坚守》《爱的接力》《“萤火虫”“飞”入贫困家庭助学忙》《“银龄”教师闪耀在乡村课堂》《“最美龙人”养成记》等一批反响较好的作品。

热心传帮带

一花怒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我在新闻写作领域摸爬滚打了20余年,虽没有什么突出成绩,但也算是摸到了一些写作门道,有个人独到的经验。我多次以“土专家”的身份为本学区通讯员作教育新闻写作专题培训。我以自身写作的经历为蓝本,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指导,受到通讯员的欢迎。他们说,赵老师的新闻写作课接地气,指导性强,干货满满。

其实我写新闻完全靠自学。1995年,我虽然参加过岳阳晚报的新闻培训,但依然是个门外汉。除了对“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有个肤浅的认识外,我对如何去写新闻满脑壳仍是一团浆糊。培训回来后,没有老师指导,我就把报纸上的一则则新闻当“老师”,死记、硬背、苦抄的方法都用上了,最后才对新闻写作要领有所掌握。能把自己摸索的写作经验分享给大家,我是乐意的,也有这份热心。这些年,我欣喜地发现有不少通讯员经我辅导后,成长很快,刊发的新闻稿子越来越多,质量也越来越好。

远程指导、帮人改稿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工作常态。因为深知自己在黑夜里摸索前行的艰难,所以有文友Q我或微我,要我给予他们写作上的一些指导和建议,每次我都非常热心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记得,何九九老师有个写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的新闻稿,她拿给我看,这个内容跟会议纪要差不多,无新意,也没有看点。我跟她出主意:可否换个角度来写,不说班主任工作如何抓得好,而是讲工作中还有什么不足的,要如何改进?变经验会为反思会,是不是亮点就出来了?这么一点拨,何九九大受启发,立即修改。稿子后来发表在局教育新闻网上。除此还有唐璇、余怀、向中伟、胡当杰、余思艺、杨雪、高澜、方赛等文友,我都给予过一些写作指导,有的还帮他们修改过稿子。

凡是来请教的文友,我都是来者不拒,热情指点。一般会从新闻选材、写作方法、文章结构、升华主题等方面加以指导,手把手教,让他们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诀窍。至今,已调入湖南体育职业学院的唐璇老师还称呼我为“师父”。

练就多面手

我常常把新闻写作当作一种历练一种追求,目的是让思维不迟钝,让笔头不生锈,让写作不懈怠,并力求做到每一次写作有所发现,有所收获,有所成长,这一坚持便是20几年。我是一个简单的人,也是一个认真的人,怀抱梦想,持之以恒,始终做着自己喜欢做的事:一是专心从教,当一个学生都喜欢的好老师;二是潜心学习,学教书育人之法,学文章写作技巧,也通过广泛阅读不断丰富自我;三是虔心写作,以写为乐,苦中作乐,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人是逼出来的。在很多人看来,能写新闻的就是舞文弄墨之人。这不,我常常被“抓着黄牛做马骑”,不得不提笔操练起各种材料、报告、总结、文案,不会写硬着头皮写,咬着笔头写,逼着自己写。写了几年,倒把自己逼成了一个所谓的“多面手”。因为写作,我走上学校办公室主任的岗位;因为写作,我又幸运地调进学区。2017年我还被村里推举主编了第一本村级文集《我爱周公塘》。近年来,我以散文创作为主,写了大量的生活类散文。其中《校园里的山枣树》《岳父喂了只“金猪”》两文先后在《岳阳日报》周末版“星空下”夺得周冠军,并上了日报纸媒,其中金猪一文还被《散文选刊》(原创版)予以刊载。特别是鼠子年居家隔离期间,我全心投入到散文创作中,前后共写了40篇散文,其中在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已发表20多篇。

回顾自己的写作历程,我觉得我最大的成功是一直勤奋,我最大的成就是坚持写作。我不是有大智慧的人,也不是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我能做的就是不计回报地投入,不计成本地学习,不计得失地写作,永葆初心,坚定前行。我坚信好作品是腿跑出来的,是笔头磨出来的,是心血浇灌出来的,是用汗水泡出来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始终在奔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写作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