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43060000/2013-13716
  • 发布机构:平江县政府
  • 生成日期:2013-06-24 00:00:00.0
  • 公开日期:2013-06-24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南江镇城镇总体规划纲要

来源:南江镇 2013-06-24 00:00
| | | |

 

第一章  概论

一、镇域及南江镇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南江镇位于平江县之北,为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是平江县辖最北端的行政区划镇,距离平江县城43Km,有平江“北大门”之称。与岳阳、通城、修水三县相毗邻,镇域西南与梅仙镇接壤,东部与虹桥镇接壤,地理位置:东经113°44′至113°45′,北纬28°29′至28°53′。

南江镇所处地域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全年平均气温16.70℃,≥10℃的积温为4980—5410℃。无霜期252—269天,平均年降雨量1480—1600mm,历年平均日照1680小时,日照率39%。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全年主导风向频率为北风和南风,全年平均最大风向风速为1.9米/秒。

南江镇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占44.1%,丘陵占45.7%,平原地占10.2%。整个地势为东北高,西南低,幕阜山脉横亘于东部,昌水、石浆水、冬塔水三水汇聚于现在的镇区,三水长期的冲刷,形成南江镇现在的堆积地貌。

〈二〉历史沿革

南江镇是个已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小镇,明隆庆三年(1569年)形成集镇,称南江市。清顺治九年(1682年)属南江乡二十都。民国二年(1913年)属北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为南江乡属镇。1949年属五区,称南江桥,为区属镇。1956年撤区并乡,为南江乡属镇。1958年称南江乡人民公社。1974恢复南江镇,辖东南街,西北街两个居委会和桥市村七个居民小组。1982年经省政府批准,为县属乡级建制镇,属南江区领导。1994年撤区并乡建镇至今。

〈三〉社会经济

1、行政区域

南江镇全镇现辖44个行政村和五个居委会,分中心、南江、昌江、石浆四个管区管理。镇总面积194平方公里。

2、人口

1999年南江镇总人口为71667人,人口密度为369人/平方公里,是平江县人口密度的1.6倍,人口主要集中分布于城区和昌江、石浆、冬塔三水流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8‰。

1983年—1999年城区常住人口由3912人增长到12278人,其历年平均综合增长率为74.1‰,6年中增长率变化不大,呈逐渐增长之势。镇区总人口1.5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6400人,镇区常住农业人口5858人,暂住人口3000人。

3、经济

南江镇1999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6864万元,居全县第二,仅低于县城所在镇汉昌镇。其中第一产业为4875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14%;第二产业达到10098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7.58%,第三产业达到11891万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44.26%。

二、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南江镇人民政府把城市总体规划作为建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予以重视,先后组织进行三次城市规划编制和修订工作。

1、1984年南江镇总体规划,规划年限1984年至2000年。

2、1988年南江镇总体规划,规划年限1988年至2010年。

3、1993年南江镇总体规划,规划年限1993年至2010年。

三、本次总体规划修编的缘由与必要性

〈一〉、人口规模与用地规模已经超出了1993年所编制的总体规划目标,为了引导南江镇建设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南江镇的发展方向应根据现行的政策和区域现状重新审定,现状城市功能与结构必须作出新的调整与布局,制定新世纪、新时期的宏伟蓝图是时代赋予的要求。

〈二〉、根据200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意见”。2000年6月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小城镇建设的决定”。南江镇被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列为全市11个重点中心镇之一。市县两级择优扶持,加快发展。

〈三〉、我国经济体制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发展转变,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企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全,大力发展地方经济、民营经济与私营经济,国家实行“抓大放小”的企业改革方针,这些都对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和课题。

〈四〉、协调和改善城镇同国土资源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城镇建设的发展。促使土地资源增值,国土资源是现代城市的物质载体,协调城市土地功能、性质、各功能用地的关系,是保证城镇长远发展与合理利用土地的关键。

总之,为了适应新世纪南江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改善城镇基础设施,处理城市近远期发展的空间布局,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不同条件,需要科学地编制此轮城市总体规划。

四、本轮总体规划修编的主要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镇规划标准》、《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三〉、1984年、1988年和1993年《南江镇总体规划》图纸及文件;

〈四〉、《平江县国民经济九五计划及2020远景目标》;

〈五〉、《平江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六〉、国家及省、市的有关其他政策法规与规范;

〈七〉、1999年《幕阜山综合考察报告》和《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建设书》。

五、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原则与指导思想

1、利用本身的特有优势,发展自身产业,引导产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南江镇盛产非金属矿物,长石、石英、云母分布广,品质高,矿石开采为南江主要产业之一。应该在适当适量集中开采的同时,还要解决好因采矿而带来的水土流失,水源污染,大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

2、打破行政区划,走区域经济发展,区域城镇协调发展的道路。

应发挥南江镇在镇域城镇体系中以及周边城镇中中心城镇的辐射作用。拉动其他城镇同步协调发展,加强与平江县城、岳阳市以及湖北的通城县、崇阳之间的联系。

3、大力发展新兴的支柱产业——旅游业。

幕阜山横亘于南江镇东部,跨湘、鄂、赣三省,自然景观丰富多彩,人文景观积淀深厚,拟建的幕阜山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达6468公顷,每年接待自然生态旅游游客达20万人以上,幕阜山旅游资源的开发为湘、鄂、赣周边城市及城镇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旅游场所和避暑疗养胜地。对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缓解劳务就业矛盾,增加利税收益,稳定社会环境都起到积极的作用。

4、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

从城乡地域大系统的整体效益出发,制定协调互补产业政策与生态环境保护对策,分工协作,走城乡相生相息之道。

5、重视人口与社会发展,社会老龄化问题,强调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与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性与有效机制,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6、走依法治城的道路

按照市场经济规律与自然生态法则,选择适合南江镇区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使总体规划更适应地方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更具有可操作性。为城镇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有力的依据。

第二章  区域经济与镇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区域城镇关系

从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特别是区域城镇群。地区市级、县(市)级、镇级的辐射与支持,基础的协作与影响来制定南江镇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

二、湘、鄂、赣经济圈

从地域条件上看,南江处在湘、鄂、赣三省交界处,处在岳阳市、长沙市、湖北省的咸宁市、江西省的九江市,三省、四市交叉辐射的位置,随着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南江镇可利用自身的优势,直接参与地域经济的循环。

三、岳阳——南江——平江经济走廊

南江镇处于1834省道线与106国道交汇处,是岳阳、平江经济联系的中转站,形成岳阳与南江、南江与平江两条经济发展轴,有利于带动镇域经济参与地域经济的循环。

四、远端效应与南江及周边城镇的关系

由于南江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的边陲城镇,可以直接跨地区参与其他行政区经济发展,将有效发挥“远端效应”。南江镇在周围城镇中起到领头雁的作用。

五、经济发展条件

〈一〉、经济发展优势

1、南江镇在平江经济发展的前沿,是三省交汇处的特殊城镇,距离平江县城43Km,岳阳98Km,通城39Km,区域优势可谓得天力厚,同时1834省道连接岳阳与南江,106国道(北京—广州)经平江至南江,两道在南江镇区北面交汇,形成“T”字形交叉,是平江县内的一个交通枢纽。

2、南江镇东部为幕阜山,自然资源垂直分布明显,生态系统独特,生物种类繁多,珍稀动、植物群集,由于处在三省交界处,所以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省北部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文旅游资源。

南江镇盛产非金属矿物,长石、石英、云母分布广,品质高,是本区的主要矿产,所形成的长石、石英加工产业是该镇支柱产业。另外,南江镇还形成规模比较完善的食品加工业、轻工业、化工业,年产值达到16057万元。

这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深度开发,将成为全镇乃至全县的经济优势。

3、交通和能源条件

交通和能源是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因素。1834线东西向横抵南江,106国道线南北贯通南江镇,再加上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与1834线相交,镇内的交通条件相当优越。

全镇有平江大江洞电站,虾形电站,昌江电站,南昌电站,总发电量2080万度,其中平江大江洞电站年发电量为150万度,丰富的水力电力资源,保证了人民生产、生活所需。

4、工业发展前景

南江镇形成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以矿石开采、食品加工、轻工及化工为辅助产业。工业企业实行扶大弃小,求精保质,从初级加工到深加工,精加工。从小规模经营到适度规模经营。从封闭性生产到开拓市场并参与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转变。

〈二〉、制约条件

1、管理体制滞后,影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

在某些经济领域和体制环节中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经济机制,表现在市场体系发育不成熟,条块分割,没有形成跨行政区的经济竞争与协作。

2、城镇基础设施已经滞后

市政设施缺乏完整的配套,规模不够,设备落后,镇区现有水厂供水能力2000吨/日,已远不能满足1.5万人的生产、生活用水。镇区排水工程设施还不甚完善,排污、治污能力缺乏,随着城镇的发展和城镇规模的扩大,滞后的设施将会严重影响了城镇居民的生活与工作,已不能适应镇区规模。对外交通受区域条件的制约。城镇电力线路与配电设施长期缺乏更新与维护,以至出现电力供应不足和供应不正常;消防设施尤其短缺。城镇环境质量低,公共绿地几乎没有。环保环卫意识不强,街道脏乱。这些都成为必须解决的问题。

3、城乡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集体化程度较低,尚未形成规模化,专业化名特优产品的城乡贸易体系。

六、镇域村镇体系规划

〈一〉、镇域村镇发展的总原则

1、积极发展镇域多级中心,形成“中心镇——一般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多层次村镇体系。

2、打破传统行政地域界线,根据市场经济准则,最优配量资源,建立多层次,开放式的城乡经济网络和协作区,形成多地区,跨行业的区域性村镇体系结构。

〈二〉、城镇化水平

通过研究与分析,到2015年南江镇城镇化水平达到45%,全镇总人口12万人左右,城镇人口达5万人。

〈三〉、镇域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

以南江镇区为南江镇域的核心,以公路交通为纽带,多极发展,形成一个中心,三条轴线,一个群体,放射式村镇空间结构形态。

1、“一个中心”——南江镇区。

2、“三条轴线”——1834线带动桥西、林场;106国道线带动罗洞、万家、马安、红门、桥西、桥东、浆田、大湾;南江—幕阜山带动桥东、红门、崇义、双溪、阜山、永强。

3、“一个群体”——重点发展围绕南江镇区的村镇群。

第三章  城镇发展目标、性质和规模

一、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贯彻“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认真实施“改革开放,科教先行,强农兴工,建城富民”的发展战略。不断壮大经济实力,把南江镇建设成为以农林业为基础,经支柱工业为主导,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社会安定的强镇。

〈二〉、经济发展目标

走发展开放经济,区域化经济的发展道路,到规划期未(2015年),实现高效现代农业、支柱工业、第三产业协调发展,与周边城镇及更大范围的城内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与附加值,形成区域特色的现代经济新体系与新模式。

1、推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资源综合开发,重点发展经济种植业。

2、重点扶持发展旅游服务业,加强矿石开采,食品加工,轻工和化工等辅助产业。

3、扩大投资渠道,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提高产品市场附加值和竞争力。

4、巩固发展工业传统优势,提高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经济种植业与高效农业。

〈三〉、社会发展目标

——科技兴镇,科技先导的发展战略,利用现代各门类科学技术,大力改造传统农业和发展旅游及旅游服务业,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科技含量。

——提高人口素质,优先发展教育。

——提高广播电视、体育、医疗等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的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和福利设施。

——塑造良好的村镇文化氛围和形象,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

〈四〉、城市发展目标(2015年)

争取基本形成小城市的经济规模和实力,规划期未镇区人口达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45%以上,镇区用地规模达5平方公里左右。

二、城镇性质

〈一〉、规划年限

1、近期2000年——2005年

2、远期2006年——2015年

3、远景2016年——2040年

〈二〉、城市性质

1993年,总体规划确定城镇的性质为南江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和信息服务中心,以药材种植,金属矿产开采与加工,发展商贸集市,全面发展的农村小城镇。

通过7年的发展,随着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的转轨,城市功能与区域作用发生的很大的变化,通过综合分析。

——从区位与交通条件来看,南江处于县级行政区与市级行政区之间,省道1834线与国道106线交汇处,1835线东西向横抵南江镇,106国道线南北贯通南江,再加京珠高速公路直穿越平江县城伍市镇,给平江县提供跨全国范围行政区域内的经济参与机会,同样给南江镇带来机遇。

——从经济基础和发展潜力看

经过平江县政府的领导与南江人民坚持不懈的努力,南江无论工业、农业,还是从第三产业来看,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工作时间的缩短,精神生活上追求更高的档次,幕阜山东邻庐山,西濒洞庭,南近长沙,北连武汉,东接九江,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必然会吸引四方游客。尤其是岳阳市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南江将逐步成为岳阳市的“后花园”。这些都会给南江人民提供许多就业机会,也给南江带来发展的机遇。

——从国家政策来看

综上所述,南江镇是平江县内中心城镇,是南江镇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依托交通与区位条件,逐步建设成为以旅游服务业为支柱产业,矿石开采与加工,食品加工为辅助产业,商贸发达,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山区风光城镇,岳阳市的“后花园”。

三、城镇人口规模

——近期(2005年),常住人口1.8万人,暂住人口0.7万人,总人口2.5万人。

——远期(2015年)口3.8万人,暂住人口1.2万人,总人口5万人。

——远景(2040年),城镇人口8万人。

四、城市用地规模

南江镇城镇建成区面积为1.5平方公里,人均98.17m2/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准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规划各期用地规模及标准如下:

——近期(2005年),城镇规划建城区2.5平方公里,人均105m2/人。

——远期(2015),城镇规划建城市工业区5.5里,人均110m2/人。

第四章  城市发展方向和总体规划

一、南江镇规划的范围

南江镇镇区规划区包含规划建城区、近郊区和规划控制区三大部分,划定原则一般以行政界线为基础,行政标明最小区划单元,考虑其连续性,完整性,科学性和高操作性等特征,本次规划确定南江镇镇区规划总体范围为:东到石浆、崇义桥,南到浆田丰树湾,北到红门头,西到桥西村,跨一镇六村(桥东、桥西、红门、浆田、农科、凤桥),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

二、城镇发展方向

根据用地综合评价,结合现状用地和上次规划用地选择的连续性,南江镇镇区城镇用地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地和向东北方向发展。老城区主要以旧城改造为主,改造现有道路系统,改善居住环境,提高土地容积率。新城区可利用一些岗地和低洼地。石浆、冬塔、昌江三水两则15米范围内属于严禁用地。沿昌水适当地段控制较大的绿化广场作为城镇导风口和居民活动场。许家湾公园属严禁用地范围,其保护区宜作控制用地。

三、城镇布局结构

(一)城镇结构形态

山水有机结合,开放式、组团式的山水,城镇结构发展模式。

(二)城镇空间结构

南江镇镇区划分为“四个组团”、一个公园,一条沿江风光带、一条自然生态风景线。“四个组团”指桥东组团,四方里组团,周家嘴组团,红门组团;一个公园是指许家湾公园;一条沿江风光带是指昌水沿江风光带,一条自然生态风景线指石浆水生态旅游风景带。

四个组团:

1、桥东组团——南江镇的政治中心,主要发展行政、办公、服务等,形成城区的核心组团。

2、四房里组团——南江镇的经济中心,主要发展商贸、金融。

3、红门组团——南江镇的文化中心,主要发展娱乐、科技、体育等。

4、周家嘴组团——南江镇的工业区,主要发展二、三类工业。

一个公园许家湾公园——以山体为主,结合塔、廊、亭、寺、游乐等各项活动设施作为镇区主要的综合性公园。以城镇永久性公共绿地的形式对居民开放。

一条沿江大道——五眼桥以北,沿昌水直到与石浆、冬塔水交汇处。沿昌水两侧15米范围内,地规划期内蒙古自治区严禁新建房屋,一律以绿化为主体,河堤两侧种植耐水的垂柳、水杉、松柏等,河流右岸修建水泥路作为步行行街,并安排一些亭、台、廊凳作为居民观光,休憩的理想场所。

一条自然生态旅游风光带——沿石浆水从崇义桥到南江桥沿江两侧地段。沿石浆水两侧30米范围内较好绿化保持,在规划期内严禁改、扩、新建工程,并且严格控制周围房屋的建筑风格,与沿江风光相协调。

四、城镇中心与轴线

(一)城镇中心

桥东组团是南江镇的城镇中心,四房里组团、红门组团、周家嘴组团是城区的副中心,它们一起形成了不同侧重的结构体系。各组团各有侧重,协调发展,带动南江城镇逐步向有机相容,全理结构与模式的动态系统转化。

(二)城镇轴线

城镇轴线广义上讲是抽象的,轴线的作用与表现不是简单的形式上的确良对称延伸或沿街集市。城镇轴线起到促进城镇建设并预示城镇发展方向,成为未来城镇的骨架。

南江镇的城镇南北轴线为南江大道、东环线、西环线,东西轴线为幕阜大道、南环线规划形成三纵二横的道路骨架。南北轴线将桥东组团、四房里组团、红门组团连为一体,作为城镇的交通性干道;东西轴线成为组织各组团内部居民活动的生活性干道。

第五章  城镇风貌规划

建立“山水合一、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风貌城镇设想是此次总体规划的主要特色之一。一方面城区保护好大部分自然水体。二要在总体上注重景观空间结构的层次布局。

一、城镇风貌设计
景观风貌设计的三个系统:

1、园林景观绿化系统

园林景观绿化系统由许家湾公园和石浆水自然生态旅游风光带构成。山上庙宇楼台,河边垂柳依依,努力营造成幕阜山风光的延伸带。

2、道路广场系统

道路广场景观系统由昌水沿江大道、滨江广场、南江大道中心广场以及红门广场构成。植树栽草,架设路灯,为人们提供一个休憩的好场所。

3、建筑景观系统

控制在石浆沿带房屋的建筑风格、层高、天际线等形成层次清晰,空间结构优美的建筑美化带。

二、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景观绿化战略

点——以许家湾公园、各处公共绿地为主组成。

线——以道路行道树、分隔带等道路绿化,石浆水沿岸自然生态旅游风光带为主形成。

面——以冬塔、石浆、昌江三水以及三水沿岸绿化组成的楔形绿地组成。

三、城镇公共开放空间

城镇是居民公共活动中心,而城镇公共开放空间就是城镇的“客厅”,为居民创造多层次,多功能,开放的城镇公共开放空间是现代化城镇建设的主要任务。

1、建设多主题,多层次,多功能的城镇公共活动广场系统,如中心广场,滨江广场,商贸广场等。

2、创造丰富的城镇公共活动中心,如文化娱乐中心,商贸中心,科技活动中心,体育中心等。

第六章  城镇用地功能布局

一、居住用地与居住环境规划

以创建生态旅游城镇为目标,并适应住房商品化的趋势,建立一个与市场体系相协调,居住环境优美的农村新型城镇。

(一)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老城区着重改善现有道路系统,提高土地容积率。拟在沿江大道以东建设2个居住小区。

(二)居住区选址与建设,应注重环境质量。

(三)城镇居住用地人均控制在20m2—25m2之间。

(四)注重建立完善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城镇基础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必须与之接轨。

二、商贸金融服务设施规划

按照城镇功能与结构的配套原则,拟在四房里组团新建几个有规模适应不同层次收入阶层的商业中心,发挥集团商业、规模商业的整体效应。并在沿江大道步行街规划一条商业走廊,如果有条件的话,将银行、信用社的机构迁入四房里组团。

三、文化体育设施规划

(一)规划在石浆水右岸布局现代文化中心,科技馆和影剧院,为不同层次的居民提供一个学习知识和进行文化交流的场所。

(二)搬迁非金属矿的生产用地和建筑设施,部分作为四中体育设施的改造用地。同时,建设一个向社会公众开放的体育场地。

四、教育用地规划

调整中小学布局,适当增加各类职工,学生活动场地,拟在桥东组团建立一个教师住房小区。

五、行政管理用地规划

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国家精减行政机构和公务员编制改革的要求,合理配套规划,调整现有的行政管理用地,方便市民与政府的沟通。提高政府及各单位的办事效率,规划镇政府迁往许家湾,其它各行政机关用地集中布置在桥东村,建设成一个开放式的行政中心。

六、工业用地规划

(一)调整城区工业用地布局,将城内有污染的厂家逐步采取转、停、迁、拆、并等措施,以改善镇容镇貌和城镇环境。

(二)新建周家嘴工业区,接受城区转移的企业。

七、仓储用地规划

大型储备、中转仓库的布局安排在交通方便的城市中心区外围,如桥西等完善中心区的生活储备仓库。

八、城市社会服务化体系规划

城镇的各项生活设施,公用设施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现代化,并保持相对充裕状况,是城镇运转高效率,服务高水平的重要体现。对于那些经济效益不高而以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为主的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在规划中必须予以充分保障。

城镇社会服务化体系内容包括:①指令性设施。包括学校、体育场馆、文化中心、公厕、垃圾站、公园、广场、绿化、消防站等。②指导性设施包括邮政分局,电信分局,公交站,停车场等。

第七章  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原则与目标

一、城镇道路系统规划

城镇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用地面积占城镇建设用地的面积比例不得低于15%。人均占有道路面积不少于16.5m2,广场0.5m2/人,停车场1.0m2/人。

二、城镇交通系统规划

处理好区域、县域、城镇群、城郊、镇区六个层次交通的衔接和协调,贯彻交通系统分流原则,优先发展公共客运交通,形成便捷、经济、舒适的现代化交通体系,镇区内近距离出行以自行车交通为主,以公交换乘方式取代一部分远郊、近郊的出行。规划在桥东新建长途公路客运站一座。

三、城镇给水规划

城镇给水人均用水600升/日,规划在黄家新建一高水位水池直接引水入城,规划水厂规模日供水量为3万吨。近期提高现在水厂供水能力,铺设跨河管道,管网布置远近结合,近期分区树枝状供水,远期实现分区供水。

四、排水设施规划

城镇污水量按给水量的80%进行估算,规划期污水处理率达95%,规划在工业功能片区建设一日处理2.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近期进行氧化处理,远期集中到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到冬塔、石浆水中。

规划近期扩建、改造现有排水管网设施,并随着道路建设新建达标排水管网,并实行雨污分流。

五、电信邮政规划

加速邮、电信事业发展,将镇区建成一个以程控数字运输和光缆传输为主体,数字微波为辅,技术先进,运行高效,适应社会多层次需要的现代化通讯网。规划镇区电话普及率为100%,电话2万门左右。

在四房里组团规划建设一邮政枢纽中心和电信指挥中心。

六、城镇供电设施规划

规划人均生活用电1400度/年左右,并分阶段改造和完善电网,并在镇区执行分区供电,加快农网的基础电力设施改造,早日实现城乡“同网同价”,有力地拉动内需,解决城乡电力供需矛盾。

七、城镇环卫设施规划

提高垃圾清运和处理能力,配套环卫设施,规划统建城镇垃圾站。按400—500米半径布置公厕,垃圾采用袋装分拈、垃圾箱收集方式,垃圾箱服务半径150—200米,每处占地5—10平方米,垃圾处理焚烧与填埋并再生利用。规划在桥西规划区以外建设垃圾处理场。

八、城镇消防规划

以“预防为主,防消结合,远近结合”的方针,统一规划消防站、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消防通讯网。规划建设一个消防站。根据城镇建设发展要求,逐步创造条件建设可靠的消防和预警、通讯、调度指挥自动化。

九、广播电视

充分发挥农村小广播在农技推广中的宣传作用,进一步提高电视普及率,把有线电视架到农村去。

城镇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南江要在今后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投资环境,加快经济建设,为南江的崛起与腾飞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八章  城镇规划实施的原则与重要措施

一、实施原则

1、加强城镇规划管理,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规划管理尤为重要,管理是城镇规划目标实现的根本保障。

2、总体规划经市政府批准后,规划区内一切建设活动必须严格按规划执行。

3、强化依法治市、依法管理城镇的原则,以维持规划的严肃性。规划区内重大设施和布局的更改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程序进行。

二、重要措施

1、城镇总体规划批准实施后,必须立即制定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细则和相关的管理条例。

2、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完成后,必须立即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及重要地段地城镇设计。

3、提高规划管理人员的技术、政策和职业等综合素质,对规划建成实行分区岗位责任制管理体制。

4、成立南江规划建设管理委员。充分发挥南江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的作用,并邀请市县专家参加该委员会,负责对镇区重大项目的布局和建设进行咨询和审议。

5、建议尽早健全统一的城镇规划管理与监察执法行政职能与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