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8/2023-2039955
  • 发布机构:县自然资源局
  • 生成日期:2023-02-06 14:49:56.0
  • 公开日期:2023-02-06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县自然资源局 2023-02-06 14:49
| | | |

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

(2021-2035年)


前 言

为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紧紧围绕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的角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原则下编制《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充分承(衔)接《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岳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等相关上位规划。《规划》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保障生态安全、增强生态功能和提升生态品质为重点,在全面分析平江县自然生态系统状况和主要问题基础上,识别生态修复单元,构建平江县“一廊三核·三屏多点”的生态修复格局,统筹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 2025 年和 2035 年平江县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主要指标,以及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的主要任务、近期实施计划、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

本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推进平江县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工作的指导性规划,是编制和实施有关生态修复相关规划、工作方案的主要依据。

目  录

前 言

第一章 现状与形式

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重大风险

第二章 问题与评价

第一节 生态空间

第二节 农业空间

第三节 城镇空间

第四节 综合评价

第三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第三节 规划目标

第四节 指标体系

第四章 总体布局

第一节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第三节 重点区域与单元

第五章 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

第一节 重点任务

第二节 重点工程

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

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

第二节 经济效益

第三节 社会效益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

第二节 强化政策制度

第三节 加强技术支撑

第四节 强化资金管理

第五节 鼓励公众参与

第一章 现状与形式第一节 自然资源状况一、地形地貌

平江县地势东南部和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相对高差到达1500米。地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山地占总面积的28.5%,丘陵占55.9%,岗地占5.8%,平原占9.8%。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景色迷人,原有“幕阜丹崖”、“连云翠壁”、“碧潭秋月”等平江八景,现在是联合国绿色产业示范区和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被列为全国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获评全省旅游强县、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

二、 气候条件

平江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东亚热带向北亚带过渡气候带。主要气候特征为:春温多雨、寒流频繁,降水集中;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无霜期长;风小、雾多、温度大。年平均气温16.8℃,常年积温6185.3℃。1月平均气温4.9℃,极端最低气温为-12℃(1972年2月9日),7月平均气温28.6℃,极端最高气温40.3℃(1971年7月26日)。年平均气温5℃以上的持续时期为295天。年平均降水量1450.8毫米,雨雪160天。常年雨季从四月初开始,持续80天。雨季降水最占全年降水量的50%。年日照1731小时,太阳辐射平均为每平方厘米108.5千卡。

三、水文体系

平江县境内河网密布,分属汨罗江和新墙河两大水系。汨罗江流域面积占96.1%;新墙河流面积占3.9%。汨水自东向西贯穿全境,境内全长192.9公里,有大小支流141条,总长2656.9公里,河网密度0.64公里/平方公里。径流总量32.56亿立方米。水能理论蕴藏量19.7万千瓦,其中可开发利用的能量9.5万千瓦。141条河流中,一级支流有木瓜河、钟洞河、清水、昌江等50条;二级支流67条;三级支流21条;四级支流3条。

四、地质及矿产资源

平江县地处湘东北,位于罗霄山脉北端,是一个暴雨频发区,境内为山地丘陵区,山脉沟壑纵横,地形陡峭,地层结构复杂,风化严重,是地质灾害易发区、多发区,且危害程度大,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社会稳定。平江矿产资源已探明发现的有50多种,矿物有黄金、铅锌、磷、石膏、石英、石灰石、长石、云母等60多种,散布于全县各地的矿床、矿点共有200多处,其中大中型矿床10外。石膏、石英、磷等矿物储量均在1000万吨以上,黄金储量50吨以上,各种矿床主要分布在东西向的长平断裂带上。

五、生物资源

平江县森林覆盖率57.3%,山林面积417万亩,占总面积67.3%。木竹共有95科,281属,802种。常见主要品种有松、杉、柏、桐、梓、枫、樟柳、棕栎桎及楠竹、著竹、箭竹、紫竹、烟竹、水竹、丛竹等。珍稀野生动物主要有虎、獭、穿山甲及白鹳、草鸳鸯、红嘴相思鸟等。野生植物中仅药用植物就有175科,615属,1301种;供观赏花草类植物约170余种;珍稀植物主要有银杏、水杉、金钱松及杜仲、厚朴、黄莲、青檀等。

六、土壤状况

平江县境内土壤类型多样、成土母质复杂。成土母岩以板页岩风化物为主,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55.6%;花岗岩风化物次之,占18.4%;还有紫色砂页岩、砂砾岩、第四纪红土和少量的河流冲积物,占 26.0%。

七、自然保护地资源

平江县内共有自然保护地7处,总面积达231.24平方公里。县内共有4处森林公园,分别是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福寿山省级森林公园、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1处湿地公园,即平江黄金河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地质公园,即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1处自然保护区,即平江县幕阜山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平江县的自然保护地资源在平江县的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节 生态修复工作成效一、矿山修复工作略有成效

平江县长石矿区生态问题突出,近年来当地政府根据长石矿区的生态问题拟订了长石矿区复耕复绿的三年修复规划,由于长石矿区点多面广,涉及县内的南江镇、梅仙镇、三墩乡、虹桥镇等多个乡镇,共103个综合治理点,分三期进行实施修复工作,现已完成了两期的修复工作。其中一期(平江县长石矿区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复耕复绿项目2018年度)投入县级财政资金896万元,修复了破坏区域37处,面积50.26公顷,于2018年底开始实施,2019年7月进行了竣工验收工作;二期(平江县长石矿区生态修复及综合治理复耕复绿项目2019~2020年度)投入县级财政资金571万元,修复了破坏区域21处,面积50.52公顷,其中修复,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2020年10月进行了竣工验收工作。

通过项目的实施,修复破坏区域58处,总面积100.72公顷,其中复耕复绿面积82.14公顷,使矿区宝贵的土地资源得到了恢复,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率,矿区周边的耕地灌溉得到了保障,将可减少已完成治理区内水土流失,较大程度上恢复和改善了矿区及周边居民的生态环境,同时恢复了矿山自然景观,更有利于改善矿区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生态修复工程恢复的林地、草地等为当地居民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水环境质量持续保持稳定,全县地表水水质总体为良

2019 年全县共布设2个饮用水监测点(尧塘水库和黄金洞水库)、1 个省控断面(汨罗江平江段严家滩断面)、4 个涉重断面(长寿河南桥、金窝村河段(三市河段)、杨梅江大桥、伍市工业园污水处理厂下游)。全县水环境质量整体状况以Ⅱ类、Ⅲ类水质为主,其中尧塘水库和黄金洞水库水质为Ⅱ类,汨罗江平江段严家滩断面和涉重断面水质为Ⅲ类。全县7 个水环境质量达标率继续保持 100%。

三、造林成效显著,生态平江建设硕果累累

“十三·五”期间,全县大力推进以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三边”造林、秀美村庄和通道绿化建设为主的生态建设,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到2019年末,全县林地面积达433.17万亩、有林地面积达374.3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3%,全县现有森林活立木总蓄积量达926.03万立方米,实现了全面增长。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重点区域生态善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森林生态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

四、稳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截止到2020年底,初步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9.18万亩,全县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6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64.2%。

五、土壤环境有所改善

“十三五”期间,平江县加强重点行业管理,完善了重金属环境监察、监测能力建设。从矿区土壤修复、基本农田土壤保护、重金属土壤治理着手,积极组织落实优先修复污染土壤项目 1 个。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 90%以上。

六、空气质量所有好转

2019年全县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6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评价,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7.5%,超标天数比例为2.5%,轻度污染占2.5%,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占超标天数2.5%。

七、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

2019年,平江县城关地区区域环境噪声的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4分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1.5分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0.8分贝,固定源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0.2分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1.2分贝。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八、黑臭水体得到有效治理,城区品质持续提升

平江县甲山河一期、二期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已基本完成,甲山河周边雨污分流改造,全长2.68公里,总投资1.05亿元,甲山河一期黑臭水体整治内容如下:雨污分流改造、管道维修、疏通、河床清淤,于2019年11月全部竣工;甲山河二期黑臭水体整治内容:雨污分流改造、污水管道收集、河床清淤、新建一体污水提升泵站,项目于2019年12月全部完工。

九、乡村治理全面有序推进

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全面提质,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平安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其中南江镇红门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城关镇 月池塘社区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全县农村村委会依法自 治达标率达到 99%,公众安全感达标率达到 90%以上。

第三节 机遇与挑战一、机遇(一)二十大对生态环境质量提出更高要求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二)生态红线是继耕地红线后提出的又一“生命线”

森林、湿地是十分复杂的生态系统,一旦遭到破坏,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有的甚至永远无法恢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应该受到惩罚。生态红线是我国继“18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升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体现了党和国家加强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坚定意志和决心。平江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9.81万公顷。

(三)生态区位重要性突出,为生态环境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

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印发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中指出,构建以幕阜山和罗霄山为主体,以沿江、沿湖和主要交通轴线绿色廊道为纽带的城市群生态屏障,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将“绿心”涉及的县(市、区)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平江县地处湘、鄂、赣交界之处,生态区位重要,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建设的重点地区,是湖南省罗霄—幕阜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重要功能区,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城市“绿心”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将更加重视,将重点实施封山育林、造林绿化、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改善林分结构,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优良、功能完备、景观优美的生态网络体系将是城市群“绿心”建设的目标,这为全县生态环境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全社会对生态修复更加关注。

《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明确提出要构建“一江一湖四水”的生态安全格局,平江县属洞庭湖区域生态修复区,主要修复方向为提升洞庭湖调蓄洪水、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功能,恢复生物多样性,生态问题已成为全民共有、全民共建的社会问题。

在《岳阳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要构建“一心、一带、一屏障、多廊道”的宏观布局,按“五类十二区”的修复分区对平江县生态修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江县主要生态修复功能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及生物多样性。对平江县进行生态修复规划工作,是岳阳市的要求,是湖南省的发展要求,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的要求。

二、挑战(一)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依然突出。

在当今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城镇常住人口仍然在持续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攀升,而资源开发的过程中,难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甚至是破坏。在当今资源紧缺的时代,如何在满足日益攀升的资源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与修复,成为一个必须面临的挑战。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相互促进尚未形成。如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生态资源释放出生态红利,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价值以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平江县面临的一个很大的挑战。平江县缺乏能够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相互转化的有效机制,目前政策与转换路径大多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优化,其丰富的生态价值未能得到充分转化。

(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难度大,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内外畅通、安全便捷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物流便畅,这为森林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时都有传入的危险,增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森林旅游深入开发,进入林区人流增多,野外火源控制难度加大,且随着植被的进一步恢复,有林地面积迅速增加,特别中幼林面积的增加,林下可燃物的增多,森林火灾将极有可能突发、频发,加大了林区防火难度,森林防火任务艰巨。

(三)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环保统一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环境保护综合协调力度不够,环保专业人才不足。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宣教、环境信息化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不能适应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取证、在线监控、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能力缺乏。环境执法存在取证难、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四)资金投入相对较少,生态建设任务艰巨

目前,尽管国家已经加大资金投入,但与水利、农业等方面相比,资金投入仍相对较少。省级、县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基本上没有资金来源,只能停留在简单的管护上,保护、科研、宣教、社区等基础设施建设非常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平江县作为国家贫困县财力有限,生态修复投资来源较少,生态治理任务还较艰巨。

第四节 重大风险一、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难度加大

平江县目前共有1个自然保护区、7个自然公园,在整合优化后均划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生态保护与社会发展、经济建设、资源利用的矛盾较为突出。非法侵占林地和乱采滥挖野生植物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防控难度日益加大,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任务艰巨,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破坏时有发生,野生动物对农作物、家畜造成的损害不断加大、损失无法也无力赔偿,群众救护野生动物无力补偿,生态保护红线守护难度加大。

二、水土流失形成因素复杂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要素和物质基础,水土流失的形成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影响平江县水土流失状况的自然因素有气候、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全县降雨量大而集中,地表径流大,汛期暴雨频繁,均为土壤侵蚀提供了原动力;全县国土面积 84.4%是山地丘陵区,山高坡陡,从而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土壤类型来看,全县基本属丘陵红壤区,土壤较粘重,土质易板结,渗透力较差,通气性不好,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原始植被遗存很少,现有植被主要是常绿针阔叶次生林、松灌残次林、灌木小竹丛、草灌丛及人工林,森林结构中针叶林多、阔叶林少,林种结构单一,纯林多、混交林少,降低了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

人为活动作为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人为活动可以通过改变局部坡度、截短坡长、改善土壤条件、增加植被覆盖、修建防护工程等方式抑制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另一方面,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将加剧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

三、供水能力有待提高

平江县是水质性缺水城市,而非水源性缺水;尽管已采取措施加强汨罗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但随着汨罗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县城面临水质性缺水问题日趋严重;此外,平江县的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历史上持续开采森林资源以获取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水涵养能力偏低。区域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存在强降雨的现象,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加上森林结构不合理,区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

四、降雨风险

岳阳地处湖南四水一湖出口长江的咽喉要道,有大小堤院 59 个,其中防汛重点堤垸 7 个、蓄洪堤垸 18 个,分别占湖南的五分之三和四分之三,全市一线防洪大堤 1068km,湖南境内的 142km 长江干堤全在岳阳。据2021年度岳阳市气候影响评价,2021年汛期岳阳市平均降水总量占全年降水总量近8成,主汛期占全年降水的5成,主汛期雨水集中,过程多、强度大。全市共出现13次区域性降水天气过程,共出现2段雨水集中期,第一段雨水集中期出现在5月10日至6月4日,过程频繁、间歇期短、累计雨量异常偏多;第二段雨水集中期出现在6月27日至7月4日,暴雨、大暴雨持续时间长、强度大,10天累计降雨量全市共有54站达到轻度气象洪涝标准;24站达到中度气象洪涝标准,22站达到重度气象洪涝标准,主要分布在平江县、汨罗市、岳阳县和临湘市,强降水致使汨罗平江段短暂超警。8月,岳阳市强降水频繁,共出现4次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8月降雨量汨罗为当地历史第3多值,岳阳和平江未当地历史同期第4多值。

五、防洪减灾体系薄弱

平江县地处丘岗地貌,河床坡降大、洪水破坏力强,河流防洪隐患突出,大部分河岸呈自然状态,抗冲能力低,已有堤防险工险段安全隐患较多,防洪安全保障程度不高。县城及各重要集镇未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部分已建工程标准低,防洪能力整体较低;多数中小河流及主要山洪沟、农村河道尚未进行系统治理;山洪、地质灾害的监测与防御能力较低;全县防洪抗旱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服务体系不健全,应对气候变化和突发公共安全事件能力还不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仍然较重,部分中、小型水库经过多年运后,出现新的险情隐患,需进行除险加固处理。已备案在册的病险骨干大山塘还有 875 座未处险带病运行。汨罗江干流还有 9 处水闸没有除险加固,支流水闸除险加固基本未动,县城区防洪保护圈堤防达标长度不足60%,乡镇及农村河段保护圈达标堤防长度不足 10%,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防洪工程配套建设的任务更加繁重。城市调蓄水体与调蓄容积萎缩,排涝设施标准不高,内涝灾害时有发生。

六、环境监管能力建设不足

环保统一监管协调机制尚未健全,环境保护综合协调力度不够,环保专业人才不足。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统计、环境宣教、环境信息化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相对薄弱,不能适应当前环境管理的要求。环境监察执法取证、在线监控、污染事故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方面能力缺乏。环境执法存在取证难、部门协同配合有待加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等问题。

七、地质灾害风险

平江县地势东南与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相对高差达1566m。最高峰,幕阜山主峰海拨1600.30m,最低处白沙园为30m,一般为100-700m。在南部山地和丘陵地带分布冷家溪群浅变质岩组,岩体受构造活动影响较为破碎,表层风化强烈,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在东北部幕阜山山低山丘陵地带分布燕山期花岗侵入岩体、白垩系砂岩体,且沟谷发育,为泥石流灾害高易发区;在万古、黄金洞等历史采矿区,长期的采矿活动存在较大地面塌陷的风险。未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在时间分布上,则是每年的雨季4~7月最易发生或引发地质灾害;其中,6月是暴雨发生高峰时段,也将是各种地质灾害高发生期。特别是长寿镇、梅仙镇、三阳乡等地境内地质环境恶劣,除了随时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以外,在原发生过地质灾害的地方,还存在着继续扩大危害程度或存在着持续性灾害后果的可能。

在万古矿区、黄金洞矿区一带,由于长期地下采掘活动,形成了大量的废石堆、尾砂,部分废石堆随坡顺意堆放,也未设置拦挡工程治理,人为地造成了一些地质灾害隐患,有些废石堆在强降雨过程中,可能随坡下滑,有些废石堆则可能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物质来源。

总体来看,平江县地质灾害还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防治工作任务仍很繁重。

第二章 问题与评价第一节 生态空间一、基础分析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值,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生态保护红线”是继“18 亿亩耕地红线”后,另一条被提到国家层面的“生命线”。

平江县生态安全保障逐步提高,根据2022年最新划定成果统计,最平江县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98103.89公顷,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 23.84%,

(一)森林资源

根据岳阳市2019年林地“一张图”数据库成果,平江县总面积是412154.79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89469.3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0.23%;非林业用地面积122685.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9.77%。林地主要以有林地为主,占林木面积的比例为78.59%;其次是灌木林地,占林木面积的比例为17.31%;林业辅助生产用地、苗圃地、疏林地、未成林地、无立木林地和宜林地的占比较低,合计占林木面积的4.11%。

从林地空间分布格局来看,受自然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平江县的林地资源分布比较均匀,林地资源面积在平江县拥有很大的占比,可见各乡镇都对林地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视。

从林地保护等级来看,等级较高的 I、II 级保护林地面积占林地总面积的47.07%,而等级较低的 III、IV、V 级保护林地面积占比为 52.93%。

全市森林资源总面积289469.36公顷。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 109744.75公顷,占森林面积37.91%;商品林面积179724.61公顷,占森林面积62.09%,生态公益林占森林面积比例较低,建设任务仍很艰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公益林建设工作力度。

从森林资源空间格局来看,平江县的森林资源分布较为均匀,森林覆盖率较高,公益林主要分布在平江县北部、南部以及河流沿岸两侧,对于河流沿岸的生态建设有很多有利影响。商品林主要分布在平江县东部、中部以及西部地区,分布较为分散,连续性较差,有很大增植潜力。从城市发展格局来看,三市镇、安定镇、三阳乡以及长寿镇西部,森林资源较为稀少,尤其是三市镇周边的河流沿岸森林资源存量较其他乡镇来说略显不足。

(二)湿地资源

湿地是地球上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的生态系统,是位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湿地与森林、海洋并列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拥有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很多珍稀水禽的繁殖和迁徙离不开湿地,因此湿地被称为“鸟类的乐园”。湿地有强大的生态净化作用,具有保持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在生态环境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因而又有“地球之肾”的美名。

依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数据,平江县湿地面积在岳阳市中占比较少,仅为岳阳市湿地总面积的0.45%,而平江县所属湿地类别只有内陆滩涂,总面积是472.9公顷,湿地主要分布在长寿镇、加义镇和龙门镇,所占比例为14.06%、10.85%和10.79%,其次为三市镇、伍市镇、梅仙镇、福寿山镇和安定镇,所占比例为9.40%、8.75%、7.35%、6.48%和5.03%,其余乡镇所占比例较少,都少于5%。

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平江县湿地主要位于西部、南部以及东部,尤其是位于东部的长寿镇、龙门镇、加义镇和木金乡,四个乡镇的湿地面积所占平江县的湿地面积的40.24%,区域内森林与湿地互相作用,在生态建设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南部与西部的湿地面积占比虽然较之东部面积较少,但是其在平江县湿地面积的占比仍旧是处在较高水平的。平江县的湿地的存在,使得平江县成为维护生物多样性、完整性的重要地区。

(三)水资源现状

平江县境内共有水库320处,河坝5349处、山塘27063口;全县水库蓄水总量为 49070.3 万方,总设计灌溉面积 56.5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50.76 万亩。其中 7 座中型水库蓄水量 15574.6 万方,设计灌溉面积 21.82 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13.76 万亩;小型水库 313 座蓄水量 26825.7 万方,设计灌溉面积 19.79 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17.8 万亩;山平塘 27063 座,蓄水量6670 万方,设计灌溉面积 16.248 万亩,实际灌溉面积 13.2 万亩。

全年降雨时间充沛,但是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年际变化大,春季温暖多雨,夏季多旱,常年雨季从四月初开始,持续80多天,雨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50%。

(四)矿山与地质灾害

近年来,岳阳市大力实施“矿山复绿”,将自然生态红线纳入矿产资源规划禁采区。平江县是全市重大隐患矿区其中之一,有万古金矿、黄金洞金矿区、石英矿及铅、锌、铜、稀有稀土、石煤开采矿区,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存在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这些地区因地质环境条件脆弱,遭遇强降雨或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时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平江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东部,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平江县环中部和西南部地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平江县东南部和东北部。

(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岑川镇-余坪镇-浯口镇-伍市镇,三墩乡-童市镇-三阳乡,南江镇南部,石牛寨镇-虹桥镇,龙门镇-长寿镇-加义镇,这些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较为脆弱,发生崩塌、泥石流、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是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灾区。

(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上塔市镇-板江乡-大洲乡-南江镇-大洲乡-梅仙镇,向家镇-浯口镇-瓮江镇-汉昌镇-三阳乡-安定镇-三市镇,灾害主要特征表现为不稳定斜坡、泥石流、滑坡等。

(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伍市镇北部,福寿山镇南部,福寿林场,献冲采育场,连云林场,芦头林场,长寿镇南部,这些地方植被条件较为良好,能够减少灾害的发生,但仍存在着不稳定斜坡、滑坡的灾害,需加强防治力度。

(五)保护区现状

1、自然保护地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 

全县有自然保护地7处,总面积231.24平方公里。

森林公园:共4处,总面积为92.97平方公里,分别是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福寿山省级森林公园、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

湿地公园:共1 处,总面积为6.38平方公里,即平江黄金河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湖南平江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汨罗江源头的三大一级支流之一的黄金河,平江县东部,罗宵山脉贯穿全境,地形复杂,地质基底稳固,无大的地质构造活动和地震灾害影响。公园周围多为山区地带,地势高低起伏,坡度有急有缓,奇峰挺秀、重峦叠翠,山体形态丰富,变化万千。

地质公园:共1处,总面积为46.56平方公里,即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石牛寨地质公园是白垩纪以来丹霞地貌发展演化的典型代表,园区内赋存有国内少有、类型丰富的丹霞地质遗迹,是观赏和研究丹霞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的良好场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有益处所,是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区域。

自然保护区:共1处,总面积为85.33平方公里,即平江县幕阜山自然保护区。湖南平江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的东北部,地处湘、鄂两省交界之处,处于幕连九山脉(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与九岭山脉的统称)北支——幕阜山脉的西端,山体呈东北一南西走向,素有“湘东北门户”之称,其所在山脉与湖南的武陵山脉、雪峰山脉、南岭山脉、罗霄山脉齐名,

2、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一般是指具有观赏、文化或者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能够供人们观赏、游览或者进行文化、科学活动的区域。平江县有风景名胜区2处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92.62平方公里,即长寿风景名胜区和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

长寿风景名胜区是以奇特的丹霞地貌和自然山水风光为基础,以“长寿之乡”的长寿文化、“将军之乡”的红色文化为内涵,可供观光游览、体验科普、革命传统教育的山岳型省级风景名胜区。

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内景源可用“自然景观雄奇秀美,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来概括,并具有如下特征:幽深险峻的峡谷景观,逶迤迷人的溪河水域,葱茏奇异的森林生态,悠远壮阔的人文历史,鲜活境真的红色革命纪念地,古朴淳厚的民俗民风。

3、生态保护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在自然生态服务功能、环境质量安全、自然资源利用等方面,需要实行严格保护的空间边界与管理限制,以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指为防止饮用水水源地污染,保证水源水质而划定,并要求加以特殊保护的一定范围的和陆域。

截至目前,平江县共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3处,分别是大江洞水库、黄金洞水库、尧塘水库。

(六)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

全县现有轻度以上土壤侵蚀面积35027.19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52%,其中轻度侵蚀面积为25226.08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72.02%;中度侵蚀面积为9099.31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25.98%;强烈侵蚀面积为194.31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0.55%;极强烈侵蚀面积为310.27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0.89%;剧烈侵蚀面积为197.22公顷,占水土流失总面积的0.56%。水土流失分布特点是点多面广,全县各地均有分布。侵蚀地类以耕地、疏林地为主,荒草地、农用地次之。

二、问题识别(一)林地面积总体稳定,生态公益林占比较低

近年来,在国家生态建设的大环境下,在县政府的领导下,平江县高举生态建设大旗,推进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建设,构建生态屏障,平江县林木用地面积数量上总体能够保持稳定,森林覆盖率较为广泛,但是生态公益林的占比较少((仅占比37.91%),商品林的占比较多,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极为重要,或生态状况极为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森林生态和社会服务产品为主要经营目的的重点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包括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和护岸林等;自然保护区的森林和国防林等。生态公益林能够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维持生态平衡,还能够保存物种资源,为科学实验提供基础,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平江县的生态公益林建设对于改善平江县生态有着很大作用。

(二)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难度大,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随着内外畅通、安全便捷的大交通格局的形成,物流便畅,这为森林病虫害林业有害生物的扩散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随时都有传入的危险,增大了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难度;森林旅游深入开发,进入林区人流增多,野外火源控制难度加大,且随着森林植被的进一步恢复,有林地面积迅速增加,特别中幼林面积的增加,林下可燃物的增多,森林火灾将极有可能突发、频发,加大了林区防火难度,森林防火任务艰巨。

(三)用水安全面临新挑战

用水配置是经济平稳发展的生命线,平江县水资源总量为 32.56 亿立米,2019年全县用水总量为 3.65 亿 m3,接近控制红线 3.85 亿 m3,万元 GDP 用水量为 113.2m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42.59m3;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农业用水保障能力不足,全县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 78%,其中靠自然降雨灌溉的高岸田仍占 3%左右,农业生产应对极端气候的抗风险能力依然薄弱;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11.2%,用水效率及水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升。

(四)水土保持形势依旧严峻

全县土壤侵蚀调查结果显示,全县仍有8.52%的面积存在轻度以上水土流失。一方面,从1999年水土流失面积83580公顷(占比20.30%),2014年58705公顷(占比14.27%)(数据来源《平江水土保持规划》)数据变化来看,治理难度小、工程见效快的水土流失地区已基本得到治理,后续治理难度加大;同时,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土保持需求则日益增长,除传统的综合治理外,清洁小流域建设、面源污染控制、河湖水环境治理新任务不断涌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任务艰巨。

另一方面,由于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建设项目和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虽经不懈的努力,将其纳入依法监督管理的轨道,人为水土流失得到了初步遏制,但生产建设单位重建设轻生态轻水保,局部的人为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同时,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国家投入每平方公里约 30 万元左右,标准较低,还需要农民大量的投工投劳,但是农村“两工”取消,同时由于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方式不协调,治理投入大,投资收益周期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社会和群众参与治理的积极性不高,水土保持投入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五)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平江县内产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矿山地质灾害,包括采空地面变形、矿坑突水、崩塌;占用及破坏土地资源,包括地面变形对土地的破坏、露采场、废石场及矿山工程建设占用土地资源;矿山废水、废渣环境污染。此三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中数占用破坏土地最为严重,其次为地面变形等矿山地质灾害。

(六)河湖生态安全任务艰巨

平江县水系主干流汨罗江属长江流域南洞庭湖区水系,全县共有大小河流 141条。大部分河道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水系淤塞萎缩、水环境质量降低、水系连通性下降,农村水系水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农村河道山塘淤积堵塞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农村河湖水生态环境。

第二节 农业空间一、基础分析

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根据最新成果分析,平江县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共48059.06公顷,占平江县国土面积的11.68%,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图斑范围内无非耕地。

从数量分布来看,以长寿镇、伍市镇、加义镇和安定镇为多,四个永久基本农田面积达15380.05公顷,占平江县永久基本农田总面积的32.00%;从空间分布来看,平江县永久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南部,其中连云林场、芦头林场与幕阜林场无永久基本农田;从永久基本农田占行政区面积比例来看,占比最高为向家镇,永久基本农田面积占比高达29.10%,其次是三市镇,占比22.85%,安定镇,占比21.49%。

(一)耕地现状分析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平江县耕地面积54345.47公顷,占平江县国土面积的13.21%,占岳阳市耕地面积的15.25%。平江县耕地面积在岳阳市拥有很大占比,由于建设占用优质耕地,在建设过程中对于耕地的使用力度较大,却忽略了耕地的保养工作,导致耕地的品质在逐渐下降,耕地地力水平逐渐下降,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占用的耕地质量等级和补充的耕地质量等级差别较为明显。

1、耕地结构情况

平江县54345.47公顷的耕地总面积中,水田49198.30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0.53%;旱地5147.17,占耕地总面积的9.47%。

从耕地空间分布上看,平江县的水田主要分布在长寿镇、伍市镇、安定镇、加义镇、三市镇,旱地主要分布在瓮江镇、梅仙镇、虹桥镇、南江镇、余坪镇。

2、坡度分级情况

从分布情况看,坡度情况整体分布较为散乱,平坡耕地占比较高,平缓耕地、缓坡耕地、斜坡耕地、陡坡耕地占比较为均匀。2°以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安定镇、三市镇、加义镇,其余耕地散乱分布在平江县各处。

3、耕地质量等级情况

平江县经评价后划定的耕地质量等级有7个等别,从高到低为6-12等,最优为6等,平江县平均国家利用等别为8.73等,低于岳阳市平均质量等别4.98等,平江县的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其中面积最大的等别为9等地,占总耕地的39.46%;其次是8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33.91%;面积最少的是6、12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0.78%、0.01%。平江县耕地的国家利用等别集中在8、9这两个等别上,这两个等别的耕地面积之和,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73.37%。

4、耕地破碎化分析

通过平均地块面积计算进行耕地破碎化分析,其中,平均地块面积表示单个耕地地块平均面积,值越小表明,集中连片性越低,破碎化程度越高,平江县是岳阳市地区耕地破碎化最为突出的地区。根据三调耕地破碎度分析结果,将其分成五级,级别越低表示破碎度程度越高。

平均地块面积大于15亩的有伍市镇;平均地块面积在10-15亩的有长坡园艺场、长寿镇、向家镇、上塔市镇、加义镇、安定镇、南江镇、岑川镇、三市镇、虹桥镇;平均地块面积在7-10亩的有石牛寨镇、木金乡、福寿山镇、龙门镇;平均地块面积在5-7亩的有板江乡、浯口镇和三阳乡梅仙镇、汉昌镇、三墩乡、瓮江镇、大洲乡、余坪镇;平均地块面积小于5亩的有童市镇、献冲采育场、幕阜林场和福寿林场芦头林场。

从空间分布情况上看,平江县平均地块面积大于15亩的分布在平江县的西部区域,平均地块面积在10-15亩之间的分布在平江县的北部区域和中部偏东区域,平均地块面积在5-10亩之间的占比最大,分布在平江县的大部分区域,而平均地块面积小于5亩分布在中部。

5、耕地产能情况

从耕地总产能统计情况来看,高产能地区大多分布在平江县的西部及东南部;中产能地区分布最广,分布在平江县的中部、西南部以及北部;低产能地区分布较少,只在西北部和南部有少量地区的综合产能情况为低产能。

高产能为乡镇总产能大于5000万公斤的地区,是平江县耕地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最强的区域,具体高产能乡镇有长寿镇、伍市镇、安定镇、加义镇;较高产能为乡镇总产能大于3000万公斤且小于5000万公斤的地区,其分布的区域有龙门镇、瓮江镇、虹桥镇、梅仙镇、三阳乡、南江镇、三市镇;中产能为乡镇总产能大于2000万公斤且小于3000万公斤的区域,其分布区域有童市镇、浯口镇、木金乡、三墩乡、福寿山镇、石牛寨镇;较低产能为乡镇总产能大于1000单万公斤但小于2000万公斤的区域,其分布区域有汉昌镇、岑川镇、向家镇、上塔市镇、余坪镇;低产能为乡镇总产能小于1000万公斤的区域,主要有福寿林场、幕阜林场、连云林场、芦头林场、长坡园艺场、献冲采育场、板江乡、大洲乡。

6、耕地连片性情况

从耕地连片性情况来看,连片规模大于500亩的占比最多,面积为30642.91公顷,占比为56.17%,连片规模50-100亩的是占比最少的,面积为3449.63公顷,占比为6.32%。连片规模小于50亩的占比为17.55%,面积为9572.06公顷;100-200亩的占比为7.54%,面积为4110.78公顷;200-500亩的占比为12.43%,面积为6779公顷。

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耕地连片规模大于500亩的面积非常大,且多分布在平江县西部区域、中部靠南区域、中部靠东区域以及北部区域,其余规模的较为散乱地分布在平江县的各个区域,而平江县的西南部的耕地面积少,连片规模普遍较小,只有极少量的耕地连片规模达到了200-500亩。

(二)居民点离散程度情况

农村居民点分离度指数是景观格局的指标之一,它可以相对于普通的面积比率,同时考虑了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能更加科学地反应板块分布的离散程度,分离度越大,表明行政村内农村居民点越离散,反之,越小越集聚,公式如下:

,,

其中: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为行政村居民点总面积;A为行政村面积;是居民点密度;是居民点面积指数。

根据计算所得数据,将平江县农村居民离散度分为五个层次。农村居民离散度大于50的乡镇有福寿林场、芦头林场、幕阜林场、献冲采育场和连云林场;离散度40-50的乡镇有长寿镇、童市镇和板江乡;离散度30-40的乡镇有虹桥镇、龙门镇、加义镇、大洲乡、福寿山镇、石牛寨镇、浯口镇和余坪镇;离散度20-30的乡镇有三墩乡、瓮江镇、木金乡、梅仙镇、三阳乡、岑川镇和上塔市镇;离散度小于20的乡镇有汉昌镇、南江镇、向家镇、三市镇、伍市镇、安定镇和长坡园艺场。

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农村居民离散度大于50的乡镇都是林场和采育场,由于植被的广泛覆盖,居民少且居住情况非常散乱,导致离散度高。较高离散度的乡镇分布在平江 县的东部、中心以及北部部分区域;中分离度的乡镇在西部部分区域和中心偏东部分乡镇;而较低离散度和低离散度代表该乡镇拥有较高的人口密度,居民点分布比较紧密,分布在平江县的西部部分区域、中心偏西区域以及北部部分乡镇。

(三)乡村人居品质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稳步推进,平江县的乡村人民的生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平江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粮食、生猪、水果、油菜、茶叶、中药材等优势产业稳定发展,出台了“粮十条”“猪十条”。全县的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2万吨以上,猪存栏量稳定在35万头以上,油菜、茶叶和水果的种植面积和产能也获得了稳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十三五时期,全县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由7994元提高到11321元,年均增长9.54%,人均生活消费水平达到10828元,同比增长9.20%。

而随着全县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全面推进,基层党建的全面提质,乡村治理能力得到了加快提升,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平安乡村建设稳步推进,连续五年保持全省“平安县”称号。建成“五化”建设示范党支部100个,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120个;全国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试点改革任务高质量完成,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实现全覆盖,公共阅读体系实现全覆盖,被纳入全省农家书屋延伸服务试点县;绿化主干公路200公里,创建森林小镇4个、绿色村庄 6个,提质改造秀美屋场1702个;深入开展“治陋习、树新风”专项活动,新建村级公益性公墓 51处;南江镇红门村被评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城关镇月池塘社区被评为全省最美志愿者服务社区;全县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达到99%,公众安全感达标率达到90%以上。

二、问题识别(一)耕地破碎化程度高,部分耕地质量低

根据破碎度分析结果,平江县是岳阳市地区耕地破碎化最为突出的地区,平江县地处连云山脉和幕阜山脉,海拔高,山地多,地形较为复杂,致使区域内耕地分布较为分散,呈现一定程度上的破碎性,对区域内的耕地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平江县平均国家利用等别为8.73等,国家利用等别在10级以上耕地还有10000公顷左右,为低产农田,农业生产道路狭窄,水田灌溉用水保障不足,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待加强。受自然地理条件与农业资金投入限制,粮食作物经济效益较低,村民种植粮食作物积极性不高,县域内耕地种植结构发生调整,逐渐发展为稻田养鱼养虾产业。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占用优质耕地、新增耕地未及时补充等问题导致耕地数量呈下降趋势。

(二)农业设施有待提高

但是由于历史发展过程中规划的长期缺失,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薄弱,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够高,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城乡投入水平失衡导致城乡之间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具体问题如下:

(1)稳粮提质仍面临资源条件、生态环境和质量安全多重因素制约

全县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生产性基础设施隐患较多,水利设施普遍老化,尤其是农田小水利设施保障能力不足,小型水库、山塘等小型农田水利亟待建设,渠系“最后一公里”问题亟需解决。产业发展面临“耕地红线与生态红线”的双重制约,因自然灾害、土壤污染、兽害等抛荒的耕地仍然偏多,2020年,抛荒面积仍有14686亩。同时,较大面积的生态公益林也制约了全县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业的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滞后,制约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和主要农作 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约束趋紧,农药化肥等农资施用量仍然较大,水肥一体化、粪肥还田、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不到位;山洪等自然灾害不断,兽害分布点多面广,损失严重;种粮比较效益较低,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始终不高。这些因素严重阻碍了全县粮食稳产增产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

(2)农业转型面临产业结构不优和产业化水平不高多重困难

全县农业现代化水平不高,农业内部各产业之间比例和种养殖业内部产业之间比例均不协调,种植业在农业中占绝对份额、占比48%,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67.14%,尤其是蔬菜基本靠外地调运、严重短缺;养殖业中生猪仍是主要的畜牧品种,猪肉产量占全部肉类产量的 80.47%,传统的粮猪型单一农业结构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同时,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农产品精深加工缺乏, 产业链条不够长,缺少农产品知名品牌;农业多功能开发程度和农业附加值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农业仍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 生物农业、休闲农业等市场潜力大的产业发展不足,休闲农业集群效应低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仍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尤其是农业科技人才缺乏严重,农业科技与农业生产“两张皮”、农业科技推广 “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仍较为突出

(3)乡村振兴面临资源要素持续外流和有效投入仍然不足诸多现实

当前,农村资金持续外流,信贷资金偏离农村、向城镇集聚趋势明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规模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农村“能人”和农村实用人才向“非农化”发展,农业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老龄化严重,“地谁来种”“农业社会化服务谁来做”“乡村谁来振兴”等问题凸显,关键农时缺人手、现代农业缺人才、新农村建设缺乏人力的问题日显普遍。 同时,农业有效投入机制不健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全中低产田约占 2/3,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所占比例只有50%, 约 1/3 的耕地位于易受洪水威胁的地区,田间排灌设施陈旧老化、沟渠道路不配套,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机械化作业水平不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刚过 60%,其中水稻机械栽插比重10%。

(4)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面临体制机制投入等多重障碍

目前,原有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农产品价格调控政策等系列“三农”政策制度效能在逐步削弱,农村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农村土地经营机制、农业多元化投入机制不健全,农村融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城乡资源要素均衡配置、农村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等还需进一步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配置农业资源要素,涉及多方利益关系调整,容易引发农村社会矛盾和冲突,但又都是绕不过去的坎,迫切需要攻坚克难,为农业农村发展释放改革红利,增添新的活力。

(三)灾害频发影响了农业的发展

平江县气温偏高,夏季高温来势汹汹,冬季为暖冬;降水偏多,时空差异明显,汛期暴雨过程频繁、重叠度高、极端性强,突发天气致灾严重,城市的脆弱性凸显,而气候变化带来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四)村庄格局有待优化

平江县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全域统筹的乡村发展体系和规划的有效指引,城乡之间的资源的流通与交流不够合理充分,农村建设用地规模并没有随人口数量变化做出调整,造成了农村建设用地和居住用地资源利用的浪费,同时也存在着“建而不用、用而不修”的现象。

第三节 城镇空间一、基础分析

城镇开发边界是指可以进行城镇开发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空间品质的区域边界,是允许城市建设用地拓展的最大边界,是国土空间规划中应当明确的控制线,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是加强空间开发管理、控制城市和小城镇无序蔓延的重要措施。

根据平江县最新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成果,平江县共划定城镇开发边界6369.09公顷,主要分布在天岳街道及汉昌街道。

(一)城镇生态质量

1、城镇闲置用地问题

根据三调数据,平江县城镇建设用地3030.28公顷,城镇人口19.11万(平江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人均城镇用地158.57平方米/人。根据岳阳市闲置土地管理数据汇总结果来看,至2020年底,岳阳市闲置用地总面积515.56公顷,平江县闲置用地总面积20.18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67%,占全市闲置用地总面积的3.91%。

①城镇闲置用地用途结构情况

从城镇闲置用地结构来看,商服用地18.35公顷,占闲置用地总量的90.94%;公共设施用地1.20公顷,占闲置用地总量的5.93%;其他用地(工业用地、公共租赁住房用地、科教用地)0.63公顷,占闲置用地总量的3.13%。商服用地是平江县城镇闲置用地的主体,在后续的土地再利用情况中要优先考虑闲置商服用地。

②城镇闲置用地空间分布情况

从平江县闲置用地的空间分布来看,全县城镇闲置用地主要分布在三阳乡、长寿镇、汉昌镇及龙门镇,其中三阳乡闲置用地规模最大,达18.32公顷,占全县闲置用地总量的90.78%,因此,三阳乡是未来城镇闲置用地再开发的重点区域。

2、工业用地

①城镇工业用地规模情况

根据三调数据统计,平江县城镇工业用地面积为902.5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的26.85%,超过《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中规定的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例25%的最高上限标准,说明全县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的态势依然存在。工业用地比例的过度扩张,势必会使商业服务及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等各类用地空间的减少,导致城市用地结构不合理,城镇空间的综合品质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②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情况

2020年平江县工业总产值为576亿元,地均工业总产值为6382万元/公顷,高于岳阳市地均工业总产值1509万元/公顷,综合来看,平江县工业用地投入产出水平高于岳阳市其他区县,但与国内发达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工业用地用地效率和效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3、城市环境质量整体上有所提升

①空气质量有所好转,平江县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岳阳市最高

进入秋季后,岳阳进入重度污染天气特护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以“良至轻度污染”为主,局地短时出现中度、重度污染天气过程。受静稳、高湿等不利气象条件和本地前体物NO2影响,岳阳污染期间风速降低、少量降雨导致湿度增大,大气扩散条件转差,出现小风、高湿现象,污染物逐步积累。污染本质还是区域排放仍较大,在短期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仍会形成大气污染过程。

从污染分级比较来看,平江县2019年全县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臭氧(O3)和一氧化碳(CO)6项指标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进行评价,空气质量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97.5%,超标天数比例为 2.5%,轻度污染占2.5%,无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天气。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占超标天数2.5%。

②声环境质量保持较好,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一级

2019年,我县城关地区区域环境噪声的等效声级平均值为53.4分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0分贝,城市交通干线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1.5分贝,与2018年同期相比上升0.8分贝,固定源噪声等效声级平均值为60.2分贝,与2018 年同期相比上升1.2分贝。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为二级,评价为较好,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为一级,评价为好。

③完成了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

十三五期间,经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创建,已完成20个省级生态乡镇命名、1个国家生态乡镇命名、10个市级生态村命名12个省级生态村。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已通过审查。全县森林覆盖率达 63.3%以上,湿地面积约6.89平方公里。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总计约1184.5平方公里。

4、城市绿地空间分析

城市绿地是指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的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化能够提高城市自然生态质量,有利于环境保护;提高城市生活质量,调试环境心理;增加城市地景的美学效果;增加城市经济效益;有利于城市防灾;净化空气污染。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17),城市绿地包括公园绿地、防护绿地、广场用地、附属绿地、区域绿地。

参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关于生活圈的定义,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规程》对基本指标共享-宜居-A28(公园绿地、广场步行5分钟覆盖率(%))的指标内涵,既公园绿地、广场用地边界为起始点,计算5分钟步行(300米)可到达的居住用地面积占居住用地总面积(城区范围)的比例。通过对平江县城市绿地外扩300米,并叠加城镇开发边界内的居住用地可以得出以下的分析,平江县体公园绿地、广场步行 5 分钟覆盖率较低,仅为40.71%,截止到2021年12月,湖南省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度达到79.27%,平江县中心城区(汉昌镇、三阳乡)覆盖度远低于湖南省平均水平。在十四五期间,平江县要强化园林城市创建系列活动抓手作用,推动城镇建设朝着精细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二)城镇化进程

2021年末,全县常住人口94.53万人,城镇人口50.75万人,城镇化率为53.69%,对比岳阳市城镇化率为60.62%,湖南省平均水平58.76%,全国平均水平63.89%,平江县的城镇化建设速度偏慢,主要是因为平江县多数建制镇系是由自然经济条件形成的农村集镇演变而来,普遍存在地域城镇人口偏少、生产要素集聚水平偏低,辐射能力偏弱等问题。平江县是山区城市,城镇化的规模小、力量分散,造成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对资源利用能力小,对周边的资源和资金吸引小,使城镇功能的发挥受到影响。

2021年平江县国民生产总值361.24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76亿元,同比增长9.2%;第二产业增加值135.68亿元,同比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165.8亿元,同比增长8%。三次产业结构比由去年18.1:35.9:46调整为16.5:37.6:45.9,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下降1.6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1.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6%、40.6%和41.7%。

2011年到2021年平江县常住人口及城镇人口呈平缓上升状态,城镇化水平较201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整体上,全县城镇人居品质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但由于社会、经济因素的综合作用,部分旧城镇、城中村等空间人口密度大、设施老化陈旧、卫生条件差及管理混乱的现状尚未得到根本性地改善,其公共基础设施的配置水平与新城镇空间差距明显,综合承载能力难以跟上整体发展的脚步,且提升改造难度较大,对城镇人居品质的全方位提升形成了巨大挑战。

(三)老城区过度拥挤,配套基础设施相对新城区稍显落后

平江县最早的资源和配套集中老城区,但随着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城区的资源满足不了人民对高水平生活的需求,由于相对低廉的交通、生活成本,以及便捷的交通系统,使得老城区积聚了大量外来人口、老年人口。而老城区的基础设施都是基于原有的居住人口规模进行配置的,随着人口容量不断扩大与设施逐渐老化,承载能力普遍不足,承载压力逐渐增大。

同时,老城区社区养老、文化、体育、教育、公园绿地等公益性设施缺乏,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生活需求;当前道路骨架路网不健全,次支路网破碎、不成体系,停车场地配建不足且路边停车泊位比例过高,导致道路拥堵、机非矛盾、过街困难、停车困难、停车占道等现象普遍;空间内部相关管网建造标准较低、布局系统性差、老化严重,电网通信网线纵横交错、杂乱无章,造成老城区内涝问题、供电不稳定问题以及一系列安全隐患问题突出;而老城建筑年代较久,建筑相对老旧,且新旧建筑交错,往往形象欠佳,特色不足,影响到居民生活环境的舒适度和城市面貌的和谐度。

二、问题识别(一)环境质量形式依然严峻

水体富营养化、地表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农村黑臭水体依旧局部存在,城乡居民集聚区雨污分流管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局部地区土壤污染治理任务繁重。油气回收及工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不全面。

(二)重点领域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

重金属污染防治、土壤污染治理问题亟待解决。矿石无序开采导致周边土壤等遗留污染问题较多,三阳南尧村历史遗留无主重金属尾砂、浯口镇九丰洞历史遗留冶炼钒矿废渣等遗留污染问题仍未妥善解决。

平江县工业基础薄弱,工业新型化程度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金矿、铅锌矿、长石等资源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仍是结构性污染来源,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十分繁重。另外,平江地处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力度大,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压力将会增加。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的任务十分艰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状况可能恶化。

(三)城市功能配套不协调问题

作为人民日常生活与开展生产活动的重要载体,城市需具备比较完善的功能,目前平江县的关键问题是功能不配套,一是由于没有进行较为科学的功能分区,各种功能混杂,如生产与生活区混杂,生活区与商务区混杂,导致各功能运转矛盾、管理困难;二是在一定区域内缺少必要配套。如居民生活区没有较为完善的商业服务设施、教育设施、娱乐设施等,导致功能区作用发挥不充分;三是老旧居民区未设置人车分流,小区停车位数量与正常家庭生活所需停车数量不对等,为此应通过比较科学的功能分区,逐步修改与完善城市空间发展规划,使城市发展步入协调、互补、稳定的良性循环。

第四节 综合评价一、部分用地现状不匹配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以线控为主,经过分析得知,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林地占比95.44%,建设用地面积达199.75公顷,耕地面积为274.30公顷,占平江县生态红线保护总面积的0.28%。根据相关要求,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的建设用地逐步退出;不在自然保护地核心区内,且不影响生态功能的镇村、基础设施、矿业权等可以保留,但不得扩大现有规模,生态保护红线范围相应调整。。

二、工业与城镇建设空间扩张过快,容易引发城市水土流失

对比平江县二调与三调数据,平江县城镇建设用地由1903.75公顷增加到3361.71公顷,工业用地面积更是增加到902.50公顷,占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的27.43%,城镇建设用地的迅速扩张,主要挤压的是生态用地中的其他土地。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居民人口的不断增加,这些大规模的改造对水土保持造成很大的压力,破坏城市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了土壤的植被减少甚至消失,同时也破坏看土壤的质地,造成地表板块结硬化,使土壤下渗能力下降,同时降水引起地表径流,从而造成洪涝灾害。同时,再城市建设过程中,项目动工通常需要挖方填土,项目结束后累计大量的弃渣弃土,部分开发商水土保持意识淡薄,会将弃渣弃土随意倾倒在郊区、河边或是河中,不仅对水体产生污染,还抬高河床,缩小河道宽度,土壤粒径较小的颗粒随河流进入下游,造成更大的水土流失,从而加剧城镇与生态空间的矛盾,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第三章 总体要求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行草原森林河流湖泊湿地休养生息,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健全耕地休耕轮作制度,防治外来物种侵害。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科学编制原则。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按照国家和所在省域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程要求推进规划编制。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本方略和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按照保证生态安全、突出生态功能、兼顾生态景观的次序,基于充分调查评价和深入研究分析,统筹安排规划期内生态修复工作。

(二)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市域自然地理格局和生态系统状况,准确识别突出生态问题,科学预判主要生态风险。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规划目标,明确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和重点任务,研究提出基于自然的生态修复途径模式和保障措施。

(三)统筹协调原则。统筹考虑自然生态系统各要素与农田、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之间的协同性,注重山上山下、岸上岸下、上游下游、河流海洋的系统性,体现综合治理,突出整体效益。与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国家重大生态修复规划加强衔接。

(四)公众参与原则。坚持“开门编规划”,建立跨部门多领域合作编制工作机制,组建由经验丰富技术单位参与的规划编制团队,邀请权威专家学者成立咨询委员会,充分听取基层政府、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对规划目标、方案、实施措施等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节 规划目标(一)总体目标

到2025年,平江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县域经济挺进全省经济十强县行列,绿富双赢新平江取得实质性进展。到2035年,平江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跨越式发展。

(二)分阶段目标

到2025年,实现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81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3.25万公顷,耕地保有量5.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5%,森林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重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6.4,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平方米,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203.72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万公顷,重要生态廊道建设面积5676.9公顷。使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生活环境更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得到优化,生活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重点环境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到2030年,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81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3.25万公顷,耕地保有量5.3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64.5%,森林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重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6.4,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8平方米,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203.72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万公顷,重要生态廊道建设面积5676.9公顷。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自然保护地体系不断完善,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基本形成,重点江河流域水生生物栖息地健康稳定,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显著提升,生态保护修复协调机制不断完善,城市韧性大幅增强,城乡人居环境品质持续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基本建立,生态系统固碳能力持续增强,生态、优质、美丽的国土空间逐步呈现。

到2035年,坚守生态保护红线面积9.81万公顷,自然保护地面积3.25万公顷,耕地保有量5.35万公顷不减少,森林覆盖率64.5%,森林蓄积量1100万立方米,重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6.4,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平方米,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203.72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万公顷,重要生态廊道建设面积5676.9公顷。生态环境更加美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绿水青山、美丽平江完美展现。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发展深度融合,农业农村更具活力,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基本建成。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同步,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成为现实。

第四节 指标体系

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表分成生态质量与修复治理两大类,总共包括 15 个指标,具体的指标现状值与未来年份的规划值,以及指标约束性和预期性属性如下表 1。

表1 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指标表

序号

类型

指标

单位

现状指标值

2025年

2030年

2035年

属性

1

生态质量类

生态保护红线面积

万公顷

9.81

9.81

9.81

9.81

约束性

2

自然保护地面积

万公顷

3.25

3.25

3.25

3.25

约束性

3

耕地保有量

万公顷

5.13

5.35

5.35

5.35

约束性

4

森林覆盖率

%

63.28

64.5

64.5

64.5

约束性

5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926.03

1100

1100

1100

预期性

6

生物多样性保护

%

-

-

-

-

预期性

7

重要河湖水域空间保有率

%

6.4

6.4

6.4

6.4

预期性

8

城镇开发边界内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平方米

3.39

6

8

10

预期性

9

修复治理类

历史遗留矿山综合治理面积

公顷

100.72

236.68

236.68

236.68

预期性

10

湿地修复治理面积

万公顷

预期性

11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万公顷

2.58

2.67

2.67

2.67

预期性

12

石漠化土地治理面积

万公顷

-

-

-

-

预期性

13

外来入侵动植物控制率

%

-

-

-

-

预期性

14

重要生态廊道修复或建设面积

公顷

469

5676.9

5676.9

5676.9

预期性

15

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面积增长

%

-

-

-

-

预期性

备注:

①上述值按照《平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平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 年)》、《平江县“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平江县水安全规划(完整审定稿)》、《平江县农业农村发展“十四五”规划》、《平江县林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平江县生态廊道建设总体规划文本(2020-2023年)》等文件相关指标计算得出。

②“-”表示待更新。

第四章 总体布局第一节 生态保护修复格局

根据平江县“双评价”、生态调整红线、自然保护地整合情况及国土空间规划研究,按照平江县自然资源环境实际情况,确定平江县生态保护格局为“一廊三核·三屏多地”。

“一廊”:“一廊”指汨罗江及其支流组成的水廊道网络,东西方向穿过平江县中部。该网络是县域径流、河库塘物质迁移,以及水运交通的重要通道,是基础生态屏障、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多样化生态斑块的重要纽带,具有调控县域局地气候、固定碳排放、消纳城乡生活与工农业生产等污染物、富集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及水产品、优化生态文化美学景观,及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等多种重要功能。

“三核”:“三核”是指平江县三个饮用水源保护区,分别是黄金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地、尧塘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及大江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源地是一个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战略饮用水源地,守护住为城市提供饮用水的水源地的安全,就是在保护城市的血脉,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产、以水定人,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可以兴国富民,也可以祸国害民。从宏观意义上来讲,没有水,社会发展无从谈起,一切无以支撑,可以说保护水就是保护生产力。

“三屏”:“三屏”是指以幕阜山为主体的北部生态屏障区、以尧塘、石牛寨为主体的中部生态屏障区,和以福寿山-连云山,北罗霄为主体的东部生态屏障区。其主要生态功能为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维护。保护和修复现有森林植被,开展中幼林抚育、林相改造、人工林种植、退化林修复,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树种结构,改善森林景观,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施荒山绿化工程,坚持加大工程措施、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多树种混交、低密度生态造林等措施,实现科学绿化荒山,“三屏”环绕平江县,构筑县域范围内天然的生态保护屏障,也体现平江县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特征。

“多地”:“多地”是指一个自然保护区+七个自然公园,分别是湖南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尧塘省级森林公园、湖南福寿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南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南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平江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其主要生态功能为调控县域局地气候、固定碳排放,吸附城乡生活、工农业生产等污染物,富集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动植物物种,发挥生态文化美学景观等重要功能,是发展全域旅游的核心生态资源分布区。

第二节 生态修复分区

按照国家及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分区和生态安全格局,结合区域重大战略的生态支撑区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生态脆弱、生态问题突出的区域,以重点流域和区域为基础单元,突出自然地理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连通性,结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生态保护格局,划分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明确各分区生态修复的主攻方向和总体布局。落实省级、市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一级分区,在此基础上结合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区,划定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分区,做到全覆盖、不交叉、不重叠,原则上不打破村界限。

生态修复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一般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区指标+因子叠加”方法。将平江县域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与断裂点分别进行归一化处理,综合考虑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在保障生态源地留存的基础上,叠加归一化处理后的障碍区与生态阻力面,最终形成分区。

平江县生态修复分区以上位政策和规划为指导,结合研究中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生态廊道与断裂点等分析,在平江县生态修复格局的基础上,对生态修复进行划分,可以分成四类。分别是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修复区、农业综合整治区、综合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区、森林修复区。

一、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修复区

(一)区域范围

本区域位于湘、鄂、赣三省边界,地势较高,主要以中山、低山地地貌为主,多系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和黄壤,土质肥力中等,植被覆盖较差,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是汨罗江一级支流的发源地,汨罗江水系贯穿全区;涵盖平江县19个乡镇256个村,分区总面积达2254.57平方公里,包含尧塘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大江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湖南尧塘省级森林公园、长寿山风景名胜区、湖南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湖南幕阜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湖南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福寿山-汨罗江风景名胜区、湖南福寿山省级森林公园、连云山风景名胜区、湖南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湖南北罗霄国家森林公园、湖南平江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和黄金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物多样丰富,属生态区位重要和生态状况脆弱地区,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水资源与生物资源丰富,具有高质量的生态系统。

(二)主要矛盾冲突

平江县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方面:首先,平江县是水质性缺水城市,而非水源性缺水;尽管已采取措施加强汨罗江流域水环境治理,但随着汨罗江流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县城面临水质性缺水问题日趋严重;其次,是水源涵养能力不足,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历史上持续开采森林资源以获取经济价值,导致森林生态服务功能下降,水涵养能力偏低。区域降水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存在强降雨的现象,容易导致土壤侵蚀,加上森林结构不合理,区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同时,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以及地形因素影响,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在降雨和地表径流作用下,造成了水土流失问题,伴随轻度的土地质量下降问题;最后,平江县生物多样性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受人为干扰,生态修复难度大、法律体系建立以及相关资金缺乏问题。

(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本区以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修复为重点,禁止非保护性采伐,严格限制工矿建设和开山取石项目占用征收林地,强化公益林管护和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通过人工造林、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等措施,恢复以矿区地段为重点的森林植被,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加强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建设,将幕阜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力打造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加强汨罗江两岸公益林保护,增强涵养水源功能;认真做好国家湿地公园和森林公园建设,将黄金河国家湿地公园打造成汨罗江源头复合型湿地公园的典范,将连云山省级森林公园晋升为国家森林公园,开发森林生态旅游和乡村旅游。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和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适当发展用材林基地、落叶水果基地、油茶林基地等,增加林农收入。

(1)改善水环境质量,保证用水安全;防治水土流失等地质灾害,恢复并提升该区的生态功能,提高林地覆盖率,增加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尧塘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工程完成河道垃圾清理 3000 吨,污染底泥清理 5 万 m3,生态护岸 25 公里,护栏 20 公里,生态沟渠 35 公里。

(2)启动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底调查,完善生物多样性评估体系,调查平江县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化,目前该工作已由林业局负责,预计在2023年3月底完成。

(3)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法治建设。健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监管制度,研究推进野生动物保护、渔业、湿地保护、自然保护地、森林、野生植物保护、生物遗传资源获取与惠益分享等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研究起草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保护条例,制定完善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和管理办法。平江县可因地制宜出台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性法规。

(4)完善资金保障制度。加强各级财政资源统筹,通过现有资金渠道继续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建立市场化、社会化投融资机制,多渠道、多领域筹集保护资金。

二、农业综合整治区

(一)区域范围

农业综合整治区处于县境中部,境内汨水斜贯,地貌以丘陵、岗地、低山组成,土壤主要为板页岩、花岗岩发育的红壤,立地条件和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好,是全县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区,包含平江县4个乡镇共计89个村,分区面积432.5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比例10.51%。

(二)主要矛盾冲突

该区是平江县耕地集中连片性最高、耕地坡度值最小、也是农业开发潜力值最高的区域,但通过平均地块面积计算进行破碎化分析,值越小表示集中连片性越低,破碎化程度越高,该区域的平江地块面积仅5000-8000平方米,破碎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农业连片性发展,且区域内农田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优质耕地未纳入永久基本农田,也导致耕地质量不高。

(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1)坚守耕地保护底线,优化空间格局。采取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和国家粮食安全要求,严守耕地保护底线,坚决制止平江县各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依托“平江县国土空间规划耕地一张图”保护空间,落实好农田保护与修复,实现平江县耕地资源空间格局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生态功能不断提升,并充分发挥农业空间在城市应急保障、生态屏障、动物栖息等多元功能。

(2)强化农田生境保护,增强服务功效。通过对田埂、灌木丛等管护,维持较高比例的自然、半自然生境,提高农用地和种植作物的多样化,强化树篱等廊道生境的保护和建设。保护土壤生物多样性,保障耕地土壤肥力和生态健康,促进耕地可持续利用。

(3)在农业生产中科学施肥,促进耕地土壤良性循环,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耕地的综合利用率,对地产耕地及破碎化严重的耕地改良需因地制宜、因土而异、分类指导、突出重点。

三、 综合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区

(一)区域范围

综合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区位于平江县西部,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土壤以板页岩发育的红壤为主和少量的第四纪红色粘土红壤,土层深厚较肥沃,交通便利。涵盖7个乡镇149个村,分区面积903.92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比例21.97%,该分区包含平江县主城区。

(二)主要矛盾冲突

该区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方面城镇建设土地利用格局不合理。由于对空间布局、建设用地预测不是很科学,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长而土地后备资源有限,规模偏小带来的矛盾非常突出,并且粗放型用地的情况依然存在,各项控制指标执行出现偏差,随意性大;

另一方面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主要体现在城乡居民集聚区雨污分流官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尚未得到妥善处理,乡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普遍不足,监督体系不够完善、畜禽养殖粪污问题依旧承压,农膜回收率几乎为零,秸秆等农业废物尚未得到有效处置或资源化利用低,化肥施用量较大、部分村庄建设缺乏引导,建筑风貌杂乱;部分新村建设未充分体现特色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该区是火电项目建设区,对林业发展、城镇建设提出新要求,发展是以保护自然生态本底为基础,以生态建设和生态修复为重点,以构建结构合理的复合生态系统为目标,具体如下:

(1)充分利用城市闲置用地、边角地、拆违腾退用地、废弃地以及道路两旁、城市里面绿化空间,见缝插绿和垂直绿化,优化街区生态,增加口袋公园和小微绿地,拓展城市绿色生态空间,提高城区绿化率,增强公园可达性,填补公园绿地服务盲区

(2)完善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覆盖。全面推行以绿色、循环、低碳为主的生态产业,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发挥平江特色和优势。

(3)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全方位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网络全覆盖。强化生态环境应急监测管理体系,建设用地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

(4)发展生态宜居、高质量城镇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成集约高效、闲适宜居的生活空间。

四、森林修复区

(一)区域范围

森林修复区位于平江县西北部,涵盖平江县5个乡镇65个村,分区面积523.52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比例12.72%.

(二)主要矛盾冲突

区域内中度土壤侵蚀面积有所增加,存在不稳定斜坡、滑坡等地质灾害,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三)生态修复主攻方向

(1)全面落实天然林保护责任,强化天然林的保护修复,提高平江县天然林覆盖面积,实现天然林质量根本好转,优化森林结构,精准提升森林质量,坚持坚持因地制宜,推进宜林荒山、疏林地、无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的绿化建设,增加混交林、复层林、异龄林比重,优化林分结构和树种组成,科学有序推进退化林修复,提高水源涵养能力,减少地质灾害发生频率。

(2)加强对境内矿山开采、采石、取土等活动的规范管理,对建设开采所造成的土地损毁或者受损弃置区域进行修复转型或采取植被恢复等治理措施。

(3)对地质灾害易发区或灾害点采取必要应急避险和监测措施,如:工程防治方面采用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生物防治方面可采用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力耕牧等手段。

第三节 重点区域与单元

结合湖南省生态修复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以平江县生态修复分区和国土空间规划“三区三线”为基础,分析综合评价生态阻力面、障碍点等结果,结合国家生态安全各项重大战略,确定生态修复分区下的重点区域。平江县生态修复重点区域主要包括水环境治理与水源涵养重点区、森林生态修复重要区、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区、历史遗留矿山重点修复区。

一、水环境治理与水源涵养重点区

水环境治理与水源涵养重点区主要位于黄金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尧塘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以及大江洞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主要任务为保护水库水生态与水安全问题。

对水体进行严格保护,禁止任何有损水体生态的开发活动,禁止投饵养殖、倾倒垃圾、排放废水、养殖废弃物等;禁止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对水源保护区段划定上游1000、下游100m的保护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任何排污口和污染行为。对区域取水口上游两侧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水源涵养林,强化水质监测。推动100-200m范围内复绿,乔灌木混植;加强1000m范围内农村管控,农田采用生态环保农业,禁止打农药,村庄污水进入污水设施处理后排放,严禁沿江1000m内养殖。

二、森林生态修复重要区

森林生态修复重要区主要包含平江县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地区,主要任务是防止土壤侵蚀、提高森林质量,着力提升重要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连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推进重要生态廊道和网络构建。

重点推进生态廊道、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之间生物连通廊道构建以及重要野生动植物能量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廊道内重要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重要生态系统保育保护,大力开展廊道内低质低效林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农田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廊道内外来物种管控,增强本土物种培育栽植,提升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抵御能力。对于公路经过的地区,可通过建设人工廊桥、隧道、涵洞等设施,方便野生动物安全通过;对于农林种植地带,可通过退耕还林、人工建设绿化带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隐蔽的通道。

三、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区

人居环境提升区主要体现在平江县中心城区范围,旨在完善城镇功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改善城镇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成集约高效、闲事宜居的生活空间。

平江县人居环境的提升可以从三点出发:第一点是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垃圾等废物和生活废弃物等,通过农村污水治理、垃圾桶投放、厕所的修建与治理等手段,加快人居环境建设的短板修复与建设;第二点是推进农村生活的垃圾资源化利用,通过讲农村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进行可利用化的处理,将其中的有机物转化成肥料,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第三点是加强宣传和资金的支持,通过宣传来激发人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来减少环境的污染与破坏,从而达到改善提升人居环境的目的。

四、历史遗留矿山重点修复区

长期以来,由于对资源保障能力认识不足,开发和保护缺乏科学性和前瞻性,项目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过去长期无序开采,资源开发利用过度,甚至掠夺式的开发,后因政策调整,生态优先执政理念的深入推进,大量不符合环保、产业政策的矿山被关闭,形成了历史遗留矿山图斑,长期大规模的矿山开采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为表现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占损、土壤破坏、水资源破坏、植被破坏等。

根据2022年“三上”成果填报数据,平江县历史遗留图斑共有176个,其中包含已恢复治理图斑58个,已治理面积100.72公顷;未治理图斑118个,未治理面积135.96公顷。修复方式主要为生态重建、自然恢复、转型利用与辅助再生。

第五章 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第一节 重点任务

针对平江县“一廊三核·三屏多地”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格局,结合水环境治理与水源涵养重点区、森林生态修复重要区、人居环境提升重点区、历史遗留矿山重点修复区四个重点修复区,对平江县的的重点生态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方案,合理布局各项工程,加强平江县生态廊道建设,提高平江县生态环境质量,做到合理利用、永续发展。

一、生态空间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空间保护,优化生态安全格局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落实空间管控边界,建立以“三线一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制定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全面实施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快推进自然保护地建设,将生态功能重要、生态系统脆弱、自然生态保护空缺的区域划为重要自然生态空间,纳入自然保护地体系。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地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平江县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等各类自然公园的保护和建设,有效保护珍贵自然景观资源、地质地貌、古树名木及其承载的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和文化价值。

(二)提升重要生态廊道和网络构建,提高生物多样性

加强区域生物多样性资源本地和外来物种入侵情况调查评估,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逐步建立生物多样性基础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完善生物多样性监测预警体系。着力提升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地连通性,提高生物多样性。重点推以尧塘森林公园、黄金河水库为核心的生物联通廊道构建以及重要野生动植物能量通道建设,积极推进廊道内重要保护区、森林公园重要生态系统保育保护,大力开展廊道内低质低效林森林质量提升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程和农田生态治理工程。加强廊道内外来物种管控,增强本土物种培育栽植,提升外来有害物种入侵抵御能力。对于公路经过的地区,可通过建设人工廊桥、隧道、涵洞等设施,方便野生动物安全通过;对于农林种植地带,可通过退耕还林、人工建设绿化带等方式,为野生动物提供安全隐蔽的通道。

(三)开展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增强自然灾害应对能力

完善水土保持补偿制度,大力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抓好坡耕地和侵蚀沟综合整治,从源头上控制水土流失。把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有机结合,积极实施封育保护和自然修复工程,科学推进洪涝、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防控。划定河道管理范围,保证泄洪河床断面,城市建设和农田建设严禁占用河床,加强河道疏通、清理和流域上游绿化以及山塘水库和梯级开发建设,减少流域性洪水威胁。全面推进以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群测群防与监测预警以及应急体系建设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大力提高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能力。

二、农业空间主要任务

(一)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生态效益

保护优质耕地,建设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提高农田使用效率,加强安定、三市、加义镇等地区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农田灌溉、排涝、排洪沟渠,新建、改造提灌设施、小型集雨蓄水设施,提升农田灌排能力,完善田间生产道路及其配套设施,与通乡、通村道路形成田间路网,提高农田综合生产能力、农田灌排能力和农机作业能力。实施耕地休耕轮作,提高耕地质量和生态效益。

(二)发展绿色农业,保护农田生态系统

加大微生物和有机肥推广力度,有效减少化肥施用量。加快推广应用功能性有机肥、水肥一体化配套设备、矿物源土壤调理剂,大力推广果园生草技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模式。加强农业废弃物回收和资源化利用,开展退化农田改良修复,提高耕地质量。强化农田生态保育,注重农田与周边生态系统协同保护,探索农林牧渔融合循环发展模式,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丰富农田生物多样性,维持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

(三)推行农村建设用地整治,促进土地集约节约

深入开展农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体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提升农村土地使用效率和节约、集约化水平,促进乡村国土空间格局优化。以片区为单元编制乡村国土空间规划和镇乡级片区专项规划,重点对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潜力较大的零星、散乱农村建设用地进行改造,按照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要求,合理安排建新区用地。推进农村违规建筑物拆除治理,全面完成农民自住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危房治理改造,推进拆后土地综合利用,改善乡村空间“无序化”及“空心化”的现象。

(四)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重点推进农村社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和鼓励村民因地制宜建设有效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清理农村公共场所周边及公路沿线等散落垃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农村粪便沼泽化利用步伐,大力推广沼气和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全面扭转农社区生活环境持续恶化的局面,修建化粪池、沼气池等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将净化处理达标后的污水用于农田灌溉。推进农村户用厕所改造,因地制宜推动厕所粪污就地就近还田消纳利用,推进农村公共厕所建设。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助力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三、城镇空间主要任务

(一)塑造蓝绿开敞空间,缓解城市内涝

与“城市双修”、“海绵城市”建设相结合,遏制由于城镇开发建设扩张导致的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半自然生境减少、生态空间挤占的趋势,依托已有山水脉络,锚固生态底线,合理布局绿地水系生态空间,串联丰富多样的绿地体系,打通城市内部水系、绿地和城市外围河湖、森林、耕地,形成蓝绿交织、亲近自然的城市生态网格,建成生态型、功能型城镇生态系统,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强化城镇河道生态岸线保护,布设生态河堤和绿化廊道,实行河道清淤,缓解城市内涝,提高城市韧性,有效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健康。

(二)整治城镇人居环境,全力提质改造

加快完善区域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有效地处理城区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有效地收集、分类运输城区的污水,提高污水分类处理效率,避免不同污水混合排放。进一步加强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规划垃圾中转站、环卫停车场、城市公厕等环卫设施,推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保障公众健康,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绿色发展。

(三)加快城市绿化建设步伐,构建蓝绿生态网络体系

通过人行道绿化和行道树改造等集中连线的道路绿化建设,构建城市绿化系统;加强生态公园建设,新建城市公园和城市广场,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休憩功能的街头绿地;加强林荫庭院小区建设,在楼前屋后的空闲地见缝植树,并继续推行沿街单位拆墙透绿、建绿,把庭院绿化与道路绿化融为一体,实现绿色共享;加强绿色停车场建设,利用乔木分割停车场的车辆间隙,形成林荫覆盖,打造生态公园、湿地公园等绿地景观。

第二节 重点工程

以解决平江县的突出生态问题,对平江县进行生态修复为目标,关注重点领域以及重点任务,科学谋划“十四五以及远景2035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规划重大工程与重点项目,以重大工程带动生态事业的发展。根据平江县自然环境现状,识别平江县生态环境现下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修复分区中存在的问题,衔接上位规划与平江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重点区域为对象,因地制宜部署水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工程、矿山生态修复工程、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重点工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和林业资源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五大类型共27个重大工程,建立合理的科学的目标与指标体系,对平江县因地制宜地实施各项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工作。

表2 重点工程统计表

序号

重点项目类型

重大工程

建设时序

实施年限

1

水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工程

汨罗江上游黄金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

近期

2022-2024

2

平江县饮水水源地整治工程

近期

2021-2025

3

平江县昌江河梅仙段生态治理工程

近期

2020-2022

4

平江县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近期

2021-2025

5

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

中期

2026-2030

6

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远期

2030-2035

7

伍市镇、向家堤镇河段新修提防、水生态修复

近期

2021-2025

8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八斗、童缘历史遗留金矿尾砂污染管控工程

近期

2021-2025

9

平江黄金洞金矿环境治理工程

中期

2026-2030

10

平江县梅仙长石矿环境恢复治理工程

中期

2026-2030

11

平江县浯口镇九丰洞历史遗留冶炼钒矿废渣整治工程

近期

2021-2025

12

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近期

2022-2025

13

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重点工程

平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远期

2021-2035

14

平江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中期

2026--2030

15

特色小镇建设

中期

2026-2030

16

平江县乡镇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

近期

2022-2025

17

平江县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治理

远期

2021-2035

18

平江县农业面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

中期

2026-2030

19

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中期

2026-2030

20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

六百公里碧水廊道建设

远期

2021-2035

21

平江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

近期

2020-2023

22

岳阳市环境信息数据云平台中心建设项目

中期

2026-2030

23

林业资源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

近期

2021-2025

24

难造林地绿化攻坚工程

近期

2020-2025

25

平江县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中期

2025-2030

26

森林城市建设工程

近期

2021-2025

27

平江县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中期

2025-2030

一、水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工程

工程涉及到平江县各个乡镇,共有汨罗江上游黄金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平江县饮水水源地整治工程、平江县昌江河梅仙段生态治理工程、平江县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伍市镇向家堤镇河段新修提防、水生态修复7个子项目。

水生态系统修复重点工程

1.汨罗江上游黄金河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加强湿地与森林生境保护与恢复建设,改善黄金河湿地的生态环境,发挥其在水源涵养、减缓径流、储水发电、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保护饮用水源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所属区域:平江县-长寿镇                                                                                                                                                                                                                                                                                                                                                                                                                                                                                                                                                                                                                                                                                                                                                                                                                                                                                                                                                                                                                                                                                                                                                                                                                                                                                                                                                                                                                                                                                                                                                    

实施时序:2022-2024年(近期)

2.平江县饮水水源地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1、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整治 2 处(黄金洞水库、尧塘水库):①规范化建设②生活污水整治③水源涵养林建设。2、75 个千吨万人饮用水源地整治:①规范化建设②生活污水整治③水源涵养林建设 。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25(近期)

3.平江县昌江河梅仙段生态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修复人工湿地、堤防加固、河道清淤疏浚、新建生态护坡、新建排洪涵管、新建排水涵管、改造排水涵管、新建踏步、恢复河堤决口 、河堤加高及护坡、河堤护坡固脚、岸坡生态修复 、新建堤防工程。

所属区域:平江县-梅仙镇

实施时序:2020-2022年(近期)

4.平江县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污染底泥清理 ,河道湖库垃圾清理,修复生态护岸生态隔离带,生态沟渠等。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5.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①、昌江河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对昌江河局部水域及沿岸进行生态护堤、水生态修复。②、新修堤防、水生态修复:伍市镇武莲、三和,向家镇等乡镇境内综合治理河段 。局部新修堤防、水生态修复。③、清水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污染底泥清理 。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6、汨罗江平江段支流水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主要建设内容:①、平江县汨罗江寺前段与屈子路仙江河大桥-浏家滩大桥段水生态修复工程:汨罗江左岸寺前段全长 1.65km。建设生态带,及附属生态修复工程。 ②、平江县汨罗江(屈子路仙江河大桥-浏家滩大桥段)水生态修复。 ③、平江县黄金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对黄金葛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主要内容包括中水回用处理、污水处理、污水官网、河道湖库垃圾清理、人工湿地、生态护岸、生态隔离带、生态沟渠等。 ④、钟洞河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对钟洞河局部水域及沿岸进行生态护堤、 水生态修复。 ⑤、木瓜河河流水生态保护修复:对木瓜河局部水域及沿岸进行生态护堤、水生态修复。 ⑥、龙门、石牛寨、瓮江、向家等河段水生态保护修复。 ⑦、平江县汨罗江小支流小流域治理项目:对浆市街河、曲江河、洞下河、 石浆河、恩溪河、双江口河、周家段河、曲溪河、丽江河、谢江河、浯水口河等 13 条山洪沟进行综合治理。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30-2035年(远期)

7、伍市镇、向家堤镇河段新修提防、水生态修复。主要建设内容:伍市镇武莲、三和,向家镇等乡镇境内综合治理河段。局部新修堤防、水生态修复。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二、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工程涉及到平江县三阳乡、梅仙镇、浯口镇等多个乡镇,共有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八斗、童缘历史遗留金矿尾砂污染管控工程、平江黄金洞金矿环境治理工程、平江县梅仙长石矿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平江县浯口镇九丰洞历史遗留冶炼钒矿废渣整治工程、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5个子项目。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

1.平江县三阳乡甲山村八斗、童缘历史遗留金矿尾砂污染管控工程。主要建设内容:①、尾砂转运;②、对童源 A4、A5、A6 尾砂点进行就地管控,建设挡墙、截洪沟、垂直防渗等措施,并对各尾砂点进行生态恢复;③、对杉树坡尾矿库按规范要求进行整治,同时修建排水沟,进行生态恢复。

所属区域:平江县-三阳乡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2.平江黄金洞金矿环境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采矿造成的次生地质灾害和“三废”进行治理,主要针对黄金洞矿业公司金矿、黄金洞金矿大洞工区及金福金矿环境进行治理,治理任务是恢复治理土地面积,土地复垦,开展安全治理,污染清理、清空闭库及库区生态修复。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3.平江县梅仙长石矿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因开采长石矿造成的崩塌,滑坡,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恢复地表植被。

所属区域:平江县-梅仙镇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4.平江县浯口镇九丰洞历史遗留冶炼钒矿废渣整治工程。主要建设内容:①、按规范要求新建一座钒渣堆存场,对历史遗留钒渣进行管控,新建环场截洪沟,长度 ;新建一座拦挡坝 。②、对历史遗留钒渣(原堆存区地下1m 范围内土壤)进行清运,清运至新建钒渣堆存场。③、对清运后的钒渣堆存区进行生态覆绿。④、拆除原钒矿冶炼生产区。

所属区域:平江县-浯口镇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5、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区内历史遗留矿山的露采场、废石堆、工业广场采取废弃构造物拆运、废渣清运、废渣治理、边坡复绿、平缓地土地复垦等措施进行修复,部署地形地貌景观修改、植被恢复恢复、土地转型利用等工程,对区内65个矿点,118个图斑共计135.96公顷的历史遗留矿山图斑进行生态修复工作。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2-2025年(近期)

三、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重点工程

工程涉及到各个乡镇,共有平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平江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特色小镇建设、平江县乡镇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平江县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平江县农业面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共7个子项目。

基础设施提质改造重点工程

1.平江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34万亩土地平整和土地改良,改造塘堰(坝)、农用井、泵站、疏浚沟渠,排灌渠衬砌,修缮管道、渠系建筑物、高效节水灌溉,新建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护岸坡防护工程。

牵头部门:农业农村局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35年(远期)

2.平江县村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主要建设内容:67个行政村的内部道路进行改造提质,新建村庄综合性公共服务中心。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3.特色小镇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垃圾和污水处理系统建设、河堤和水利设施维修加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饮水工程建设、公路升级改造、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等。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4.平江县乡镇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①、对梅仙镇小源村上石组、下石组、七组和南江镇龙凤村等地黑臭水体进行治理。②、平江县石牛寨镇浆市片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所属区域:平江县-梅仙镇、南江镇、石牛寨镇

实施时序:2020-2025年(近期)

5.平江县重点流域乡镇生活污水治理。主要建设内容:①、汨罗江干流沿岸村庄农户处理四格净化池建设:建设农户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四格净化池和建设集中式污水处理生态湿地。②、汨罗江流域 136 所 200 人以上学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为平江县学校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模式为“污水收集池+厌氧池+沉淀池+小型湿地”,新建团山村、团山中学、团山小学、梅仙镇中心小学、钟家小学、东皋小学、天鹅山小学、拓庄村、拓村中学、万谷小学等地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 11 套及配套管网。③、乡村集中居住地生活污水处理:建设 无动力集中污水处理模块化组装式生态湿地。④、平江县二十三个乡镇二十五个污水处理(站)厂配套人工湿地建设工程。⑤、乡镇生活污水及配套管网建设。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35年(远期)

6.平江县农业面临污染综合防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①汨罗江平江段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对汨罗江周家塅河和新瓮段、昌江上州段、仙江河等 4 个小流域农业面源集中治理,包括雨、污水分流、生态沟、生态塘、农药、农膜的回收池建设等。②、平江县余坪镇市里村农村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示范:(1)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程:核心示范区建设配套污水收集管道、三级化粪池、四格净化池 、菜地林滤系统;(2)农村地表径流污染治理工程:整修生态拦截沟;新建生态湿地 1 处,配套粪污田间输送管渠 。(3)新建 300 立方米沼液储存池 ,配套污水管道,简易干粪棚 ,购置果园草绿肥种子。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7.岳阳市平江县长寿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低效林草地河园地整理、耕地提升改造、宜耕后备资源开发及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盘活闲置土地,整合零星土地等。

所属区域:平江县长寿镇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

工程涉及到平江县各个乡镇,共有六百公里碧水廊道建设、平江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岳阳市环境信息数据云平台中心建设项目共3个子项目。

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重点工程

1.六百公里碧水廊道建设。以沿河人口较为的集中的汨罗江及昌江、钟洞河、清水河、黄金洞河、车对河、木瓜河、仙江河、丽江河、曲溪河九条支流,建设六百公里碧水廊道。将岸线分为城市型、乡镇型和村庄型三种不同类别,促进水、岸、城、乡联动,形成江河安澜的行洪通道,碧水清流的生态廊道,诗情画意的休闲文化廊道,水陆联动发展的滨水发展带,打造蓝绿交织、疏密有度、水城共融的水生态空间格局。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1-2035年(远期)

2.平江县生态廊道建设工程。针对县内河流水系、国道、高速公路、铁路(含高铁)等交通主干道周边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对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影响的可建区域开展增绿扩量、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城镇村庄绿化美化、野生动物廊道建设等。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0-2023年(近期)

3.岳阳市环境信息数据云平台中心建设项目。在全市 13 个县市区建设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小微站和县域综合监管平台,实行空气质量监管网格化管理,全面掌握全市各区域大气环境状况,为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2、建设水质自动监测站,将全市“河长制”中县级以上河流、湖库纳入水质自动监控范围,全面掌握县域各地段水质环境状况,为打好碧水保卫战提供科技支撑。3、建设环境管理信息化指挥系统,统一调度、指挥全县环境管理、环境执法、环境监测等日常工作和应急工作。

所属区域:岳阳市

实施时序:2026-2030年(中期)

五、林业资源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

工程涉及到平江县各个乡镇,共有天然林保护工程、难造林地绿化攻坚工程、平江县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平江县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共5个子项目。

林业资源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

1.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天然林保护,签订管护、补偿协议,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强天然林的封禁性保护、生态性培育,实现天然林保护面积全覆盖。

所属区域:平江县、临湘市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2.难造林地绿化攻坚工程。在岩石裸露区、采矿区、废弃矿场、砂场、其他裸露地等难造林地开展植树造林绿化。

所属区域:平江县、临湘市、湘阴县、云溪区

实施时序:2020-2025年(近期)

3.平江县湿地生态恢复工程。加强湿地保护、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设等,通过退田还湖、还泽、还滩、还林草及水土保持等措施,改善湿地生态状况。重点加强黄金河湿地公园建设,建设湿地植物种质资源库,开展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完成湿地保护、退化湿地恢复和生态系统重建。

所属区域:平江县

实施时序:2025-2030年(中期)

4、森林城市建设工程。全市建成国家级森林城市,汨罗市、华容县、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建成5个省级森林城市。

所属区域:岳阳市区、平江县、岳阳县、临湘市、汨罗市、华容县

实施时序:2021-2025年(近期)

5、平江县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全县各类自然保护地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县自然保护地范围内,新建、改造7处;加快全县林区、国有林场和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的主要进出口通道、主要生产与生活经营区、木材集散地、景区道路和连接道的新建和改造等。新建林区道路,改造林区道路。

所属区域:平江县自然保护地

实施时序:2025-2030年(中期)

第六章 综合效益分析第一节 生态效益分析一、提升平江县生态系统安全保障

通过分区实施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构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整体格局,提升流域生态安全水平。未来五年生态保护红线占国土面积比例达到2384%,饮用水源地水质达II类水比例为100%。将构建以生物多样性与水源涵养修复区、农业综合整治区、综合环境整治与生态修复区、森林修复区的整体修复格局,进一步提升区域和流域生态安全水平。

二、系统提升生产生活环境与水安全保障能力

湿地质量退化、河湖污染等现象得到明显改观,一方面,对自然植被进行保护和修复,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7万公顷,将加大水源涵养能力和水土保持能力。其次,矿山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将显著减少流域水土流失风险和水生态风险。另一方面,对流域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环境整治显著减少了流域污染源。未来五年水质监测断面(点位)达标率为100%,河湖生态系统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三、整体提升生态系统服务

通过对中部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区的修复,能有效阻止水土流失、矿山生态环境恶化、水质恶化,起到保持沿岸水土的作用。其中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自然保护地面积比例达7.9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1100万立方米。随着地表植被的增加,截流水量能力提高,将提升流域水源涵养、水质净化、生物多样性服务功能。通过自然植被恢复、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水土流失治理等工程措施,将提升流域土壤保持生态系统服务。矿山生态环境的治理,矿山破坏造成的滑坡等地质灾害将进一步减少。水源涵养林的建设、河道生态修复,也将对防洪工程起到巨大作用。生物多样性的恢复,也将促进生态系统的平衡,减少生物入侵等灾害。

第二节 经济效益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通过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生态系统质量提升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矿山生态环境修复、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将提升整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而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直接拉动流域生产总值增长的作用,尤其是对当地生态环保产业的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公顷/年,大大提高了农产品品质、产值和农村人均收入水平。

二、带动农村产业升级,促进乡村振兴

通过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的实施,区域水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不但能为当地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有用的土地储备资源,而且也可为市域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夯实基础,注入新的活力。土地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均可大幅度提高,推进当地绿色产业开发,有效地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产业链的升级,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三、推进生态经济绿色发展

平江县的青山绿水等生态资源得到良好保护,为平江县发展生态旅游、生态产业、生态生活提供重要基础,更为平江县实现“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生态产品价值提供条件。水土流失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与水质提升、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矿山生态环境修复等项目的实施将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加了生态产品的产出。平江县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生态保护修复,改善了流域生态资源质量,同时,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旅游建设等多种经营项目和模式,为当地创造新的致富渠道,可有效提高当地城乡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第三节 社会效益一、树立生态生产和生态生活意识

在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大工程过程中,注重全社会参与,将提升全社会对生态保护修复重要性和价值更充分的认识。有利于树立生态价值意识,形成对自然生态敬畏的价值理念;树立生态责任和生态道德意识,逐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树立生态知识的学习教育意识,更多了解和掌握生态治理与保护的基本常识和理念。形成全社会动员,共治、共管、共享的生态文明新格局。

二、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重大工程的实施,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极大改善,人居安全得到有力保障,同时也推动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科教、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群众的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普遍提高,经济繁荣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广大农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将增加全市人民幸福感。

第七章 保障措施

1 

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一、加强规划实施政府主导,落实地方责任

建立由平江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平江县自然资源局组织协调,各乡、镇(街道)、林业、水利、环保、公安、财政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联合执行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为落实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职能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项目实施可由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自然资源局、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其相关部门技术骨干力量为成员组成的管理机构,各乡、镇(街道)以负责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的具体施工、协调和管理工作。各地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尽快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主体,细化工作目标,强化保障措施,切实把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实行系统管理,构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管理机制

强化政府部门对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认识,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和统一监管机制。建立统筹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分割现状,加强部门联动,形成管理合力,协同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 明确各管理部门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与管理中的职责 权限,形成协调统一的工作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研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统一的监管机制包括统一的监管平台、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体系,对各部门责任主体实行统一评价与考核。

第二节 强化政策制度一、创新补偿标准体系

结合平江县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确定生态补偿指标体系、实施原则与计算方法,针对生态保护补偿应结合政府补偿和市场补偿两种机制,及环境法治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政府补偿的高效率性和市场补偿主体的多元化、平等自愿性等优势结合,开展政策优惠、生态补偿等形式的生态保护补偿策略。完善重点生态区域补偿机制,充分考虑限制开发区和生态保护红线内的生态状况、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完善测算方法,有针对地制定补偿标准。加大生态脱贫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生态移民的转移就业培训工作,加快农民脱贫致富进程,调动农民保护生态的积极性,从“要我保护”向“我要保护”转变。

二、落实生态补偿政策

积极向上争取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机制,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力度。建立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开展平江县横向生态补偿,建立生态补偿基金,补偿资金来源于下游受益地区和受益企业,推动生态保护地区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加快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健全环境权益交易制度和市场化机制,建立完善财政支持与生态保护成效挂钩机制。

第三节 加强技术支撑一、积极开发高科技生态产业项目

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与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和湖南省科研机构开展密切合作,积极开发、引进清洁生产、生态环境保护、资源 综合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等方面的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

开展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探索生态产品及其价值实现的路径。加强平江县生态产品价值、生态环境承载评估等基础理论研究,及时摸清生态本底,推动平江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

二、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激励机制

引进和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环保科技专家及各专业领域的学术或技术带头人,推动高级环境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队伍、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和专家咨询机构的建设,提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能力。建立专项基金,给予主导产业的高端人才优惠政策,吸引生态环保建设领域所需的各类高科技人才落户;加强对从事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生态经济建设专职人员技术培训,强化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培训,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培训机构,鼓励和资助企业员工参加技术再培训,培养一支懂业务、善协调、会管理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业队伍。

三、加强环境监测、预警、监察能力

加强环境监测软硬件建设,不断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增加农村生态环境监测网点,建成全方位、多层次、城乡全覆盖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平江县生态环境局、平江县环境监察大队队伍建设,分片区负责环境监察和环境执法任务,建成覆盖城乡的监察网络。以生态修复工作为契机,积极培养、引进科技人才,选择各行业务骨干定期学习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使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规范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第四节 强化资金管理 一、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生态保护地区和受益地区遵循成本共担、效益共享、合作共治的思路,通过资金补助、对口支援、产业转移、园区合作、技术分享、税收共享等方式建立跨行政区的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共同分担生态保护任务。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实行省级公益林与国家级公益林补偿联动、分类补偿与分档补助相结合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二、资金使用管理

生态修复资金的使用,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支出,建设单位要做好资金使用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专管专用,单独核算,自然资源管理相关部门集体讨论,严格审批,规范财务手续,明细每一笔款项的使用状态和使用途径,保障每一笔资金的正确使用。

第五节 鼓励公众参与一、制定奖惩措施,积极引导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民营林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引导和激发社会主体参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积极性。制定相关奖惩措施,对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项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应有的奖励,鼓励公众参与,不断提高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项目工作 的全民参与度。努力回应人民关切,着力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环境问题。以环保督查问题整改为总抓手,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努力增加人民群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获得感。

二、加强科学普及、素质教育和技术培训工作

大力宣传、普及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科学等相关科学的知识,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重要性,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环境意识,为方案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推进共建共享,积极引导全市上下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三、建立健全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督的渠道和机制

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广泛参与的监督作用,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建立统一有力的监管体系。积极组织开展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方式,调动和发挥各类组织参与生态保护与管理监督的积极性。促进各个阶层,尤其是管理者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解,摒弃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对立的错误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