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 引 号:1/2015-11614
  • 发布机构:平江县政府
  • 生成日期:2015-07-15 00:00:00.0
  • 公开日期:2015-07-15
  • 公开方式:政府网站
  • 公开范围:全部公开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 工作的实施意见

来源:扶贫办 2015-07-15 00:00
| | | |

中共平江县委  平江县人民政府

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全县农村扶贫开发

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县直各单位: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3〕25号)、《中共湖南省委员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湘办发〔2014〕8号) 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以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进—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到更加重要、更加突出位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加大扶持力度,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加快我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现就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化改革,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下沉工作重心,瞄准贫困对象,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

(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依据国家制定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在已有工作基础上,坚持扶贫开发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分批帮扶、动态管理的原则,由县扶贫办牵头,县农村办、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统计局、团县委、县残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对全县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实行信息化管理。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对已确定的191个贫困村、17.2万贫困人口帮助编制脱贫计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实施联村包户帮扶,探索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帮扶等有效帮扶方式,集中力量予以扶持。根据《平江县驻村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平办〔2015〕24号),到2020年被帮扶贫困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因地制宜培育1-2个特色优势产业,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民主管理得到加强,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过全县平均水平,191个贫困村整体脱贫,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从2015年起,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以上,到2020年实现90%以上的精准扶贫对象脱贫。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

(二)健全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立和完善驻村工作组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委办、县扶贫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分两批实施,确保全县191个贫困村(第一批97个、第二批94个)都有驻村工作组。各乡镇、县直单位和工作组要认真制定驻村帮扶规划,驻村工作组要协助基层组织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协调资金项目,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组织农民进行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致富。落实保障措施,建立激励机制,实现驻村帮扶长期化、制度化。

(三)完善金融服务机制。纵深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工作,切实做好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充分发挥金融和信贷资金的综合效益,帮助贫困农户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支持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训贫困村能工巧匠,达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目标。成立平江县金融产业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平江县农村金融产品、服务方式创新“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金融的导向作用,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主导产业发展。由县人民银行牵头,县财政局、县民政局、县扶贫办、县信用联社、县人社局、团县委、县妇联、县残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引导和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贫困地区信贷投放。完善金融扶贫开发组织体系,逐步形成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协调的农村金融服务新格局。突出支持实体经济,加大信贷投放,重点支持机电轻工、食品医药、矿产新材、生态旅游四大主导产业的升级,实施并带动精准扶贫。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扩大扶贫贴息贷款规模。认真实施启动金融产业扶贫工作,对有意愿发展扶贫产业的贫困农户进行评级授信,利用小额信贷和贴息贷款解决贫困农户发展产业中的资金困难问题,帮助贫困农户提升脱贫致富动力。建立健全金融产业扶贫风险补偿机制,严格风险补偿金的使用管理。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推进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改善农村支付环境,加快信用村、乡(镇)建设,发展农村担保机构,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按照“公司+精准户、大户+精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精准户”模式,通过贷款贴息、小额信贷等方式扶持精准扶贫户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通过创新金融服务机制,改善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精准扶贫户等经营组织的金融服务。

(四)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建立和完善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的制度。由县委统战部牵头,县委组织部、县扶贫办、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县残联、县工商联、县文广新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充分发挥定点扶贫、驻村扶贫在社会扶贫中的引领作用。鼓励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信息交流共享平台、形成有效协调协作和监管机制。全面落实企业扶贫捐赠税前扣除、各类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等相关支持政策。每年以县委、县政府名义进行一次扶贫工作(定点、驻村、行业扶贫一并进行)表彰。

二、注重实效,扎实解决突出问题

针对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因素,我县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实效,继续做好整村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以工代赈、就业促进、生态建设等专项扶贫工作。找准切入点,进一步整合力量、明确责任、明确分工、明确目标、明确时限,组织实施扶贫开发“十项重点工作”,全面带动和推进各项扶贫开发工作。

(一)村级道路畅通工作。由县交通运输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按照《湖南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结合村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加大对我县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和中小危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服务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不断完善路网结构,提高技术等级,保障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到2020年,全县191个贫困村全面解决到村公路通畅、到组公路通达的问题,其中到2017年,使全县第一轮驻村帮扶的南桥乡田坪、陕坑村、虹桥镇大山村等12个贫困村到村公路得到通畅,板江乡黄龙村、三墩乡四美村等76个贫困村到组公路得到通达。到2020年,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畅,建制村客运班车通车率达到85%以上。

(二)水利和饮水安全工作。由县水务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农业局、县国土局、县环保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一是水利建设。按照全县水利建设规划,在全县贫困地区大力实施沟渠疏浚,山塘、堰坝等整修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各单位申报列入上级规划、计划的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应重点向贫困地区、贫困村倾斜。到2017年,实现全县第一轮驻村帮扶的城关镇迎瑞村、三阳乡对坪、官坑村、安定镇秋水、杨海村等97个贫困村的农田水利灌溉条件得到改善。到2020年,全县基本农田灌溉保证率得到提高。二是饮水安全工作。到2017年,重点解决第一轮驻村帮扶对象安定镇秋水村、上塔市镇小坪、联星、东源村等77个贫困村中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到2020年,实现100%的乡镇集镇通自来水,解决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和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三)农村电力保障工作。由县电力公司牵头,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财政局、县水务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与扶贫搬迁规划相衔接,加大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力度,到2020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其中,到2017年,实现第一轮驻村帮扶安定镇杨海村、虹桥镇柘坪村、加义镇坎塘村、大洲乡上洲、炉坪村等20个贫困村电网低压升级改造。2018-2020年,解决其余贫困村电网低压升级改造,并由电力部门牵头对全县10个未完成电力改制的贫困村搞好接收改造升级,达到全县农电同网同价。

(四)危房改造工作。由县住建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移民局、县扶贫办、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制定贫困地区危房改造计划,对区域内现有农村危房,分步进行改造。积极增加财政性投入,创新融资模式,有效整合资金和项目,多措并举,切实解决农户住房安全问题。明确建设标准,确保改造户住房达到最低建设要求。制定和实施差异化扶持政策,提高造册登记的精准扶贫对象户农村危房改造政府补助标准。继续抓好省政府提出的贫困农户危房改造“百村示范、千村联动、万户安居”重点项目建设工作。加强对农村危房改造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完善现有危房改造信息系统,有步骤地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操作,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扶贫建房。县住建、扶贫两家部门2015年-2020年每年重点扶持10个贫困村100户贫困无房户和D级危房户实施贫困农户危房改造,对其余无房户和D级危房贫困户由住建部门按照国家农村危房改造政策实施,到2020年全面完成全县无房户、D级危房户改造,切实解决贫困群众住有所居、住能安居的问题。

(五)特色产业增收工作。由县农业局牵头,县发改局、县商务局、县畜牧水产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林业局、县科技局、县供销联社、县信用联社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围绕县确定的食用菌、油茶、茶叶、中药材、特色水果、楠竹、名贵花卉苗木等优势特色产业,结合我县传统和产业,编制全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加强规划项目进村到户机制建设,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参与度、受益度。海拔800米以上符合种植条件的高山贫困村,创新机制扶持贫困农户发展高山有机茶;在旅游景区和主干公路沿线贫困村重点发展特色水果、名贵花卉苗木,对贫困村进行油茶新栽和低改的给予资金支持;鼓励农户发展“短平快”传统种养业。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贫困农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程度。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贫困农户建立利益连接机制,促进贫困农户稳步增收。积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升级,鼓励自主创新,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发挥科技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增强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保护青山绿水,不断提高贫困地区防灾避灾能力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产品物流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逐步打造稳定的产供销一体化流通链条,构筑多层次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完善流通网络,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到2017年,力争全县驻村帮扶的97个贫困村有劳动力的贫困农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至少参与l项养殖、种植、林下经济、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到2020年,全县初步构建特色支柱产业体系。

(六)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由县发改局牵头,县住建局、县旅游局、县环保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推动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实现贫困地区农民稳定持续增收。结合全县旅游总体规划,加强精品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的公路建设,完善旅游交通配套设施,打造县内景点与景点之间的快捷通道。扶持旅游特色名村名镇、生态旅游示范区、观光休闲农业等旅游新业态发展。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扶持重点景区的游客服务中心、安全预警、旅游标示标牌、旅游信息化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支持旅游纪念品、旅游食品、旅游工艺品等研发,培育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结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移民搬迁,建设特色旅游村镇,保护好现有的古民居、古村落,围绕田园风光、生态休闲、民俗风情、特色农业、红色旅游等,每年打造1-2个乡村旅游亮点,到2017年,扶持第一轮2个乡镇2个驻村帮扶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扶持5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村劳动力就业。

(七)教育扶贫工作。由县教育局牵头,县委统战部、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扶贫办、县人社局、县公安局、县农业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全面实施教育扶贫工程。科学布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保障学生就近上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优先改造提质。根据国家教育扶贫实施方案逐步推进我县农村公办幼儿园建设,不断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实施农村教师定向培养专项计划,逐步建立完善教师引进、定期支教、培训锻炼和交流制度,提高全县师资队伍素质。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决不能让一名学生因为贫困失学或辍学。加大对优秀贫困生的资助力度,鼓励他们在平江就近入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构建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培训体系,支持平江职校等开展校企联训、实训和开设实训基地、特色优势产业。全面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使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等新成长劳动力都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培训。加大“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培训项目实施力度,对精准扶贫对象子女在读职业技术学校的,每年帮扶1500元/人;对精准扶贫对象中的特困家庭子女在读普高、大学生每年帮扶2000元/人;对精准扶贫对象中的特困家庭子女九年义务教育每年救助500元/人;对全县孤儿由教育、民政、扶贫等部门进行救助,保证他们的正常生活和学习成长;对精准扶贫对象进行传统农业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含砖木匠、油漆工、水电工),切实提升贫困人口的就业能力。到2015年年底,全县19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5%以上,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5%。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有较大提升,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培训就业衔接更加紧密,继续教育服务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提高。

(八)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县卫生局牵头,县发改局、县计生局、县财政局、县妇联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进一步健全贫困地区基层卫生计生服务体系,整合基层医疗卫生和计生服务资源,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逐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加强计划生育工作,加大对计划生育扶贫对象的扶持力度。加快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鼓励社会办医,新增卫生资源优先考虑社会资本。提高医疗保健服务水平,加大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和健康教育力度;加大基本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完善农村五保户、精神病人等特困家庭医疗优惠政策,逐年提高报销范围、比例和补助水平。到2017年,县、乡、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基本健全,县级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行政村有1所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5%以上;逐步提高儿童医疗卫生保障水平,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第一轮驻村帮扶的石牛寨镇扩大村、虹桥镇柘坪、枧源、大兴、大山、青石村等53个贫困村都有卫生室。到2020年,使全县贫困群众获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更加均等,逐步实现全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九)文化建设工作。由县文广新局牵头,县发改局、县电视台、县财政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有线电视、地面数字卫星接收电视、农村广播、农村电影放映等项目,积极推进公共文化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充分利用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等现有设施,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到2015年底,97个驻村帮扶贫困村都有100平方米以上的文化活动室或文化广场,有一个藏书在2000册以上的农家书屋。到2020年,实现19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广播电视村村响、户户通。

(十)贫困村信息化工作。由县工信局牵头,县教育局、县电信局、县移动公司、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扶贫办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推进行政村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带来的差距。整合开放行政村特别是全县191个贫困村各类信息资源,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每个行政村至少确定一名有文化、懂信息、能服务的信息员,加大培训力度,充分利用有关部门现有培训项目,着力提高其信息获取和服务能力。到2017年,使全县贫困村宽带覆盖率达到1OO%,使第一轮驻村帮扶的福寿山镇尚山、塘坊村,板江乡流江村、虹桥镇大山、天岳关村等13个贫困村通讯信号全覆盖,基本解决县内义务教育学校和普通高中、职业学校的宽带接入问题。到2020年,村民组基本实现通宽带。

三、加强领导,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努力为扶贫开发提供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和人才保障,营造良好氛围,狠抓工作落实。

(一)强化工作责任。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扶贫开发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推进新时期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把扶贫开发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突出位置,主要负责同志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牢固树立“抓扶贫开发就是抓全面小康”“以扶贫工作总揽全局”的意识,采取过硬措施,帮扶到村到户到人。各级各部门要立足本职,转变作风,落实分工,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检查、有奖惩,确保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长期化、制度化、可持续化。

(二)加大扶贫投入。扶贫开发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必须加大扶贫投入。在切实增加扶贫投入的基础上,认真做好涉农资金整合工作,按照“统一规划、集中使用、性质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整合各类资金,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加强资金项目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公开公示力度,坚持阳光操作,充分发挥好每一分财政扶贫资金的作用。要尊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鼓励其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通过自身努力增加收入,改变落后面貌。

(三)加强队伍建设。各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大干部培训力度,重视扶贫开发队伍建设,改善工作条件,提供经费保障,以适应当前扶贫工作“下沉”和“精准”扶贫的需要。各乡镇党委、政府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改进作风,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工作指导,总结推广经验,统筹协调各方面资源,发挥牵头协调作用,扎实推进十项重点工作,充实工作力量,各乡镇要成立扶贫工作站,明确1-2名工作能力强的干部具体负责扶贫开发工作。要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驻村扶贫单位要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熟悉农村工作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作用。相关部门要加强思想、作风、廉政和效能建设,提高干部素质和执行能力,加强督促检查,认真履职尽责。

(四)营造良好环境。进一步加强扶贫宣传工作,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传统美德,积极宣传推广扶贫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参与和支持扶贫事业,激发贫困地区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活力。

本意见所确定的牵头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协作单位及贫困村要积极配合,认真组织实施,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并于每年8月底前将贯彻落实情况报送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电话:6223337;邮箱:420090650)

中共平江县委

平江县人民政府

201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