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社会新闻

追赶太阳!他花20年时间为汨罗江立传

来源:今日平江 2023-04-24 09:42
| | | |

千里万里春草色,汨江西流流不息。春天的汨罗江,美丽、灵动。两岸青翠的银杏、水杉、白杨,给这条河更增添了几分柔软的诗意。这条自东向西穿越我县全境、从伍市镇流向汨罗的河流,是平江的母亲河。千百年来,爱国诗人屈原因这条江留芳千古,诗圣杜甫因这条江驻足长眠。就是在今天,关于这条江的传说和故事也从未停止过,“一江两岸”规划出炉,江畔诗歌图书馆拔地而起……“蓝墨水的上游”的诗意只增不减、绵远流长。

近20年的时间,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这条河,用自己的文字去阅读这条河。今天是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来了解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土作家潘刚强和汨罗江的故事,跟随他一起来阅读汨罗江。

01 为汨罗江立传

潘刚强是土生土长的平江人。30年前,受到平江本土作家彭见明的鼓励,潘刚强开始接触写作。1998年,他写了自己的第一本散文集《四十不惑》。

“彭见明先生鼓励我多写自己熟悉的内容,写平江、写汨罗江。”对于这条流经家门口的河流,潘刚强打从记事起就对她有着莫名的亲切感,“我是喝汨罗江的水长大的,江水如同母亲的乳汁,汨罗江于我而言,是永远割舍不断的亲情。”为了让这条江受到更多人的关注,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保护这条江,潘刚强决定用文字为汨罗江立传。

登临幕阜山湘鄂边界,寻访汨罗江源头。

“余光中先生有一句名言‘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所以我写的第一本关于汨罗江的书也叫蓝墨水的上游。”以书结缘,2005年,余光中先生来到平江,在潘刚强和李元洛的带领下参观完杜甫墓祠后,他欣然题词给潘刚强:溯汨罗而上,探诗歌源头。这给蓝蓝的汨罗江平添了一段佳话。

此后,围绕汨罗江的人文历史、地理风貌等内容,潘刚强开始了近20年的探索。汨罗江全长253公里,平江县境内流经192.9公里。从位于幕阜山脉的黄龙山发源,自江西修水流至龙门镇,自东向西贯穿平江全境流到伍市镇,再到汨罗、屈原农场、洞庭湖……潘刚强沿着河流流经的地方,访风土人情、听传说故事、看地理风貌,全方位地认识着这条江,研究着每一个新发现的小细节。

潘刚强在三墩乡采访。

2008年,潘刚强完成了第二本关于汨罗江的书集《汨罗江人文密码》;2019年,他完成了散文集《与洞庭书》。此后,他就开始专心筹备《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的写作。

02 追赶太阳的人

潘刚强最新关于汨罗江的一本书《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于去年10月正式出版。为什么想出版这样一本书?“我想表达对汨罗江的人文和地理的记忆。这是我的初衷。”为什么称汨罗江为追赶太阳的河流?潘刚强说,汨罗江自东向西流淌,加上“汨”字从“水”、从“日”,“所以用追赶太阳的河流来形容汨罗江,我觉得既有诗意又恰当。”

2022年11月8日,《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一书在平江杜甫墓祠举行首发式。

这本26万余字的书,是潘刚强先生在对汨罗江全流域、全系统的考察研究之后写就的。为了让汨罗江更完美地呈现在大家眼前,每一个地方,潘刚强都是去了又去、走了又走,“比如月坳湾,我至少去了10次以上,你得去挖她的内容,去认真细致地读她。”

严谨的态度,执着的情怀,灵动的笔触,使这本书内容丰富又特色鲜明。作家余三定、彭见明等都认为,这是一部集文学性、史料性、知识性于一体的书,也是第一部全景式、全域式讲述汨罗江故事的书。

潘刚强在《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首发式上演讲。

汨罗江自东向西奔流不息,潘刚强也沿着汨罗江常年累月不断求索。在写作《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时,潘刚强新发现了与这条江有关的很多人、很多事。“比如三墩乡的中武村,我发现那里有个地方居然叫娥皇殿,这与舜帝、娥皇、女英的故事也许就有关联……”

除了发现“新大陆”,潘刚强还在采写走访中,真切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给平江带来的变化,“2013年第一次去大坪乡的一个村子的时候,我只能坐摩托走泥巴路上去,现在小车可以直接开到山顶了,安置房都建好了,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03 永续精神血脉

阅读汨罗江近20年,新的发现,新的变化,这些都让潘刚强激动和兴奋。但更让他感动的,是这条河流带给两岸人民不变的精神依托。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在潘刚强看来,其中的“人”除了我们的肉体外,还包含精神,“平江人积极向上、永不言败、爱国爱家的精神,就是与屈原、杜甫一脉相承的,这种精神经历了数千年始终没变。”

黄龙山上汨水源探访。

这种精神也激励着潘刚强在探寻汨罗江的道路上走下去。“喝了汨罗江的水,就是延续了汨罗江的精神。不管以后做什么、去哪里,我都会永远追寻屈原和杜甫的精神。”已经66岁的潘刚强对今后要做的事无比坚定,“汨罗江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会继续对汨罗江的研究,像汨罗江水那般永不停步地追赶太阳,这是我一生的宿命。”

千百年来,汨罗江滋养着两岸的人民,屈原、杜甫的精神浸润着这里的人民,生长在汨罗江畔的人们,从一出生就和这条江有了割舍不断的情缘。这条江已经不是一条单纯意义上的江,她是一个文化符号,是一种精神寄托,是一份情感认同。

参与央视《国乐的侧脸》拍摄。

潘刚强希望通过自己对汨罗江的研究,通过自己的书,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这条江,守护一江碧水;让更多人明白其中的情感羁绊:原来我们的故乡这么可爱、身边这条河这么重要,“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希望他们不管走多远,都永远记得这条赋予我们生命与血脉的母亲河。”

“汨罗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本身就是一本很生动的书。如果能经常地仔细阅读她,会从书本和自然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思维的理念。”世界读书日之际,潘刚强期待与读者一起,更加热爱汨罗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享受我们难得的最有意义的阅读之美。

书籍推荐《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

01、段落摘录

1.汨罗江,古名汨水,发源于湘、鄂、赣交界的黄龙山,自江西省修水县流向湖南省平江县。左岸连云,右岸幕阜,青山碧水一路西去。将军山有昌水注入,亦称昌江。过青冲口与汨罗市相连,经古罗城有罗水汇合,故名汨罗江。

2.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一条追赶太阳的河流,总会来自人文地理的诗意表达。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绣口吐珠,将锦绣中华源远流长的泱泱诗河,从两千多年前一脉相承连接到了永远的未来。不经意的此句,又因著名诗评家李元洛引为题叙,从海峡对岸传入楚湘大地,“蓝墨水的上游”便成为汨罗江的特指。

3.诗祖在汨罗,诗圣留平江,诗宗归修水。两岸千秋色,一江万古魂。让我们追随先贤的巫风楚韵,对话汨罗江,一路诗意行,用心丈量蓝墨水的上游。

02、关于作者

潘刚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文地理作家。曾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岳阳市水文局等部门合作,策划完成“对话汨罗江”水文生态科考活动,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汨罗江畔》《中国影像方志·湖南平江篇》《舌尖上的中国3·宴》《国乐的侧脸·离骚》等专题片,出版散文集《蓝墨水的上游》《汨罗江人文密码》《与洞庭书》。(记者:周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