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务动态 > 社会新闻

咏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命名由来

来源:今日平江 2023-10-06 12:32
| | | |

  在平江县加义镇咏生村,有一处被群山和溪流环绕的老屋,这里是咏生县委、县政府苏维埃旧址,从革命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处老屋见证了一段历史。“咏生”二字从何而来?这栋老屋又与苏维埃政府有什么样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旧址,一起去看看。

 ▲咏生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俯瞰图

 老屋的“革命史”

  老屋的“革命史”资料记载最早可追溯到94年前,1929年2月,中共平江县委在这里召开了区联席会议,1930年6月,湘鄂赣边境特委在这里召开湘鄂赣三省党代会选举成立了李宗白为书记的新特委。1930年-1934年,咏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多次为平江县委、县苏、加义区委、区苏驻地。1934年3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成立平湘岳县辖平江、湘阴、岳阳边界地区。当年11月,为纪念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烈士,湘鄂赣省委决定将平湘岳县改为咏生县。

  1935年8月,改为咏生中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咏生中心县苏维埃政府。1934年-1937年,江渭清、黄耀南、李彬山、涂正坤、周宜高等在此常驻或辗转办公,组织农民运动开展土地革命。直至1937年10月,中共湘鄂赣特委决定撤销平浏长、平修铜、咏生三县,恢复平江县。这里曾是中共平江县委、咏生县委的活动中心和常驻办公地点,曾是中国革命指挥中心的一隅。曾为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咏生的“奋斗史”

  在老屋外面的院子里有一尊半身雕像,他就是革命烈士高咏生,从1934年改名咏生县,“咏生”这个名字一直沿袭至今。为什么是以高咏生为名?也许我们可以从高咏生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中寻找答案。

  高咏生于1908年,出生在平江县张市忘私桥,其父母均为革命烈士后进入共产党员吴克坚开办的秀野学校读书,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下,高咏生的思想受到了启迪,小小年纪便在心里埋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种子。1924年高咏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高咏生烈士画像


  1931年,根据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奖给红十六军的“坚强苦战”旗帜,高咏生以“坚强苦战”为题编写了一支红十六军军歌,后成为湘鄂赣红军的军歌,革命战争期间,这首军歌激励了无数将士前仆后继、冲锋陷阵。1933年8月,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高咏生任师长。

  ▲高咏生烈士雕塑


  1934年红十六师转战至修水,未待其作过多休整。国民党军便集合军队,向丰、画坪实施合围。高咏生指挥军队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在掩护战友撤退时,高咏生负伤,最终被俘虏。6月7日夜,高咏生在逃离过程中,不慎失足掉入深潭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

  ▲咏生县苏区旧址


  新中国成立后,房屋几经易主在平江县委县政府的努力下,在战火中被毁坏的几处房屋得到了修缮。

  ▲2015年,开国大校胡汉标的骨灰移至咏生县苏维埃旧址安葬,图为胡汉标墓


  2014年,原中组部常务副部长、毛主席秘书李锐亲笔题写“咏生县苏区旧址”,裴周玉老将军亲笔题写下“高咏生烈士永垂不朽”。

  如今,老屋仍然伫立在此,青山巍巍,溪水潺潺,透过时光在老屋上留下的痕迹,我们得以追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在近一百年前,我们的革命先烈曾站在这片土地上为了国家和人民而不懈奋斗。(徐能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