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2016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编报说明

来源:县财政局 2017-04-21 15:29
| | | |

平江县2016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编报说明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人大监督、政协指导和县直各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指导下,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发挥财政支撑保障引导作用,优化财政收支结构,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统筹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圆满完成了2016年度财政总决算报表的编制工作。

一、2016年预算执行情况

(一)一般公共预算。

1.收入完成情况。2016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15448万元,为预算的101.7%,同比增长11.8%(以市财政局考核口径为准,下同)。其中:上划中央收入完成29205万元,为预算的100%,同比增加2428万元,增长9.1%;上划省级收入完成10245万元,为预算的90.4%,同比增加1897万元,增长22.7%;税收完成86219万元(其中工业税金约2.55亿元,比上年增长9.9%),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4.7%,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75998万元,为预算的104.1%,同比增加7235万元,增长11.6%,其中税收完成46769万元,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1.5%,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主要是“营改增”带来结算体制调整)。

分征收部门来看,国税完成38538万元,为预算的94.2%,剔除营改增因素与上年同口径比较增长4.2%;地税完成50620万元,为预算的100.1%,剔除营改增因素与上年同口径比较增长10.2%;财政完成26290万元,为预算的119%,同比增长22.4%。综合评比,在全市六县市中排第二位。为确保经济快进县,已与市相关领导进行对接,拟将平江区域内形成的税收入库在市以上的约3.57亿元纳入平江进行考核。调整后,平江区域内财政总收入约为15.11亿元,比去年调整目标增长34.9%,税收收入为12.19亿元,比去年调整目标增长37.7%,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约为80.7%。

2.支出完成情况。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27387万元,为预算指标的96.6%,同比增加59139万元,增长12.7%。

3.收支平衡情况。本年度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998万元,上级补助收入422322万元,上年结转收入5422万元,调入资金10500万元,债券转贷收入181053万元,动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659万元,全年收入合计695954万元;本年公共财政支出527387万元,上解上级支出2767万元,债务还本支出16100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4797万元,支出合计695954万元。达到了“收支平衡”的工作目标。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

1.收入完成情况。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完成44382万元,为预算的97.9%,同比增加11058万元,增长33.2%。其中土地出让收入完成26792万元,为预算的85.5%,同比增加6684万元,增长33.2%。

2.支出完成情况。全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43297万元,为预算的66.5%,同比减少10464万元,下降19.5%。主要原因是土地市场疲软,土地出让收入减少,支出相应减少。

3.收支平衡情况。本年度完成政府性基金收入4438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0746万元,上年结转收入9734万元,债务转贷收入49853万元,收入合计114715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3297万元,调往一般公共预算10500万元,上解支出131万元,债务还本支出49853万元,结转下年支出10934万元,支出合计114715万元。本年度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平衡。

二、财政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

(一)全面刷新了一组收入指标。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争取国家重点生态主体功能区(到位资金5203万元)、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9773万元)、可用债券(2.7亿元)、园区“135”工程、企业技改等一批项目和资金,预算安排新型工业、全域旅游等产业基金6300万元,投入交通、水利、新型城镇化建设资金11亿元,打造省级示范性PPP项目1个,有效扩大了投资,促进了主导产业扩张升级;继续运用“以存引贷”、贴息、担保等手段激活金融活力;强化收入组织,推进“营改增”、资源税改革、非税票据电子化改革,清理补征营业税欠税8643万元、矿产资源补偿费1316万元。根据全市收入排名统计,我县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比例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比例以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等三项指标分别在全市六县市中排第二名、第三名、第三名。

(二)竭力保障了一批民生实事。一是脱贫攻坚有强度。率先全省出台《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有效整合涉农资金2.21亿元并具体到项目,拨付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57亿元,扶贫投入和整合力度创历史纪录;严格落实财政支农、教育惠民、社会保障兜底、生态环保政策,筹措易地扶贫搬迁资金2.83亿元,安排精准扶贫专项资金1000万元,设立金融扶贫基金,“五个一批”和金融扶贫产生显著成效。二是民生保障有温度。全年投入“三农”、城乡义务教育、养老保险和创新创业、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住房保障、节能环保等民生方面的资金近40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提高到了80%左右,有力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三是基层保障有力度。村级运转保障经费提高到村均14万元(不含平台建设1万元),城乡社区分别达到30万元和14万元,竭力兑现工资改革、乡镇补贴等待遇,促进了改革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三)加快推进了一批改革试点。正式启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实现“四本预算”完整拼图,预决算和“三公”经费网上公开面达100%。推进国库集中支付电子化管理在3个乡镇成功上线,直接支付率达98.7%,并审核拒付不合规支出6832万元。推进绩效目标监控全覆盖,对2.87亿元的资金开展了重点绩效评价。收回财政存量资金9307万元,并通过科学运营间歇资金,增加利息收益4095万元。全面启动公车改革,抓好涉改单位办公用房调剂,资产清查顺利完成。扎实推进乡镇预算标准化、村账乡代理改革,健全资金台账、注重抽查巡查,乡村财政财务管理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节约资金8000万元,财政投资评审审减节约财政资金2.32亿元,财政监督检查收缴处罚入库违规资金729万元。同时,大力支持撤乡并村、医保“三合一”、不动产登记、工商“三证合一”等其他改革,促进了发展活力提升。

(四)从严扎紧了一套制度笼子。争取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债券24.33亿元,对全县锁定的政府债务本金进行全部置换,全县每年可节减利息1.62亿元;出台《地方政府债券还本付息管理办法》《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管理办法》,进一步扎紧政府债务管控的“笼子”。驰而不息抓厉行节约,2016年全县“三公”经费同比下降7%,其中:接待费下降8.9%,公车购置加运行下降6%。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制度建设,实行全领域、全流程把关和实地核查,迎接扶贫资金国审等审计检查活动近20次,进一步提升了资金绩效。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财政运行中也存在的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一是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矿产品市场低迷、社会投资动力不足等多重因素制约,财政收入难增长,特别是国家调整增值税预算级次,导致地方税收收入下滑,财政收入与全面小康建设考核要求差距大;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社保改革、精准扶贫、基层运转等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政收支矛盾加剧;三是国家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特别是融资平台转型后,项目建设融资难度明显加大,且由于部分项目推进不快,形成了较多的存量资金,造成项目成本攀升;四是财政资金监管和预算绩效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认真思考,精准施策,一项一项加以解决和完善。

三、关于做好2017年财政工作的建议

2017年是深入实施“十三五”规划、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为做好2017年财政工作,建议从三个方面发力:

(一)推进“三大攻坚”。一是财源建设攻坚。整合财政资金,加大对“一园一区”建设和全域旅游的支持力度,帮扶重点企业,支持企业产品服务升级和质量品牌建设;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补助投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运用贷款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PPP合作等方式,畅通银企信息沟通渠道,撬动更多的银行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到县内实体产业和重点企业,力争财源培育有新起色、新亮点。二是组织收入攻坚。充分利用税源调查成果,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分析,全面实施个体及零散税收委托代征,确保“大税不漏、小税不丢”。强化收入组织调度、乡镇协税护税和税收协控联管,充分发挥考核奖励、联点促收、约谈问责等机制作用,确保应收尽收。三是财政改革攻坚。加大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力度,提高预算编制前瞻性主动性,编细编实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细化预决算公开范围和内容,实现公开常态化。统筹抓好预算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等工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加大结转结余资金统筹使用力度,强力回收财政出借资金,严控国库资金出借。推动政府采购转型,推广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延伸到所有乡镇,规范村级财务管理,提升乡村财政财务管理水平。

(二)坚持“三个倾斜”。财力向精准扶贫倾斜。以县级统筹整合使用管理涉农资金为平台,适当精简、调整、归并县级相关专项,启动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引导支持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社会扶贫、基础扶贫,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大扶贫格局。全面加强扶贫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监督管理,加快支出进度,确保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到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比例均不低于60%,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财力向民生重点倾斜。在民生工作上突出保基本、兜底线,加力支持农村公路建设、环境整治、水库和骨干山塘除险加固,建设高标准农田6.75万亩,实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普惠制)400个,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教育投入,支持保入学、优硬件、强师资,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基层医卫体制改革,完善城乡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等制度,财政投入城乡居民医保资金48261万元,让群众能看病、看得起病;财政投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资金16058万元,进一步关切“老有所养”;切实保障失业人员、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众、优抚对象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投入残疾人“两项补贴”1447万元,基本解决贫困残疾人的生活问题和重度残疾人的护理问题;支持食品药品安全等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的有序推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财力向基层基础倾斜。优化乡镇基本财力保障,适时提高村级、城乡社区运转经费保障水平,按政策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人员福利待遇。

(三)守住“三条底线”。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建立政府性债务“借、用、还”相结合的制度,严格遏制增量债务,严格履行存量债务置换协议,加快推动融资平台转型,让政府债务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挥积极效应。守住厉行节约底线。牢固树立长期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预算约束,严格内部控制规范管理,实行分类分档定额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一律压减10%,严控“三公经费”,进一步整顿津补贴和加班补助发放秩序,规范公车改革交通补贴发放,加大财政把关和纪律监督力度,推进厉行节约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守住资金安全底线。增强问题意识、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发挥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资金的优势,围绕重大民生资金开展财政监督检查,开展“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确保财政资金无忧高效运行。


2016年财政总决算报表.x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