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据发布 > 统计公报

岳阳市统计局关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未知来源 2009-09-10 00:00
| | | |

200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团结一致,扎实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三化”进程稳步推进,经济环境不断优化,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 综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测算,2002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52.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1.70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90.61亿元,增长14.4%;第三产业增加值159.71亿元,增长10.8%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4.140.935.0变为22.542.235.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了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了0.3个百分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8616元,比上年人均增加840元。

三化进程取得成效。全市年产值过10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7家,特别是正虹双汇、加华牛业、星星实业、湘阴头、兰岭茶叶、鲁粮新元等一批龙头企业,连接基地,带动农户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6.3%,比上年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达100.67%,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全市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1.63,比上年增长15.3个百分点。全市小城镇发展到101个,城市化水平达34.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2002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52万人,政府通过多种途径为下岗人员创造再就业机会,年内安置再就业人员2.1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运行质量仍然不高,高新技术产业份额小;第三产业发展与我市的区位优势不相适应,城镇化水平较低;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大,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缓慢;经济发展环境、市场秩序等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 农 

农村各产业全面增长。200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6.28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农业总产值75.52亿元,增长1.3%;林业总产值3.63亿元,增长22.8%;牧业总产值56.90亿元,增长4.4%;渔业总产值20.21亿元,增长4.1%,养殖业比种植业增幅快3个百分点。

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通过大力实施优质品牌战略,一大批优质稻、优质油、优质水果、优质蔬菜和无公害绿色食品得到迅速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初具规模。结构调整示范区由沿107国道和1834线向纵深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且因地制宜,各具特色。受春季阴雨低温和产品结构调整影响,种植业产品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优质品率不断提高,达85%。全年粮食总产量224.57万吨,比去年略减,其中夏粮59.28万吨,减少4.2%,早稻55.54万吨,减少14.0%,秋粮59.28万吨,增长1.6%;棉花总产量3.63万吨,比上年减少23.4%;油料9.55万吨,比上年减少18.3%;水果61.59万吨,减少9.3%

大力开展植树造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年新增造林面积1.6千公顷,退耕还林面积4.0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4倍。

养殖业稳定增长。全年出栏肉猪700.15万头,比上年增长6.3%,肉类总产量达到55.59万吨,增长12.7%,年末生猪存栏348.87万头,比上年减少2.8%。水产品产量达到28.87万吨,比上年增长5.4%。特色种养形成规模和品牌,一大批农产品加工项目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优势产业。

农业基础设施继续改善。2002年,全市加强了农田基本建设投入,共完成土石方5900万方,投入劳动力5208万个,重点对洞庭湖、长江干堤进行加高加固,大大提高了农业减灾抗灾能力。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245.5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1%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63.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1.54亿元,增长16.8%,大中型工业企业增加值61.08亿元,增长9.6%,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增加值62.89亿元,增长13.3%。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工业增加值12.09亿元,增长10.5%;集体工业增加值21.59亿元,增长14.7%;股份合作制工业增加值2.93亿元,增长44.5%;股份制工业增加值55.79亿元,增长17.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增加值为5.45亿元,比去年下降了3.5%;其他类型工业增加值3.69亿元,增长78.6%。全市轻工业增加值36.36亿元,比去年增长17.5%,重工业增加值65.17亿元,增长16.2%。轻重工业之比由上年的34.7:65.3,变为35.8:64.2。石化、造纸、纺织等一批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了规模扩张,一批高科技项目建成投产,一批民营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有企业改制力度加大。市直已有13家工业企业改制到位,95%以上的县属工业企业完成了改制工作,通过依法有偿解除职工劳动关系,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保持了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呈现旺势。

扭亏增盈成效显著。440家独立核算规模工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24.75亿元(未包括巴陵公司四家的亏损额),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利润总额5.83亿元,比上年增长23.8%。亏损企业减少,亏损额降低。年末亏损企业76,亏损面为17.3%,比上年减少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0.84亿元,比去年减亏19.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6.6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175家三级及以上建筑业完成总产值43.56亿元,实现利润1.11亿元,增长12.5%,税金1.38亿元,增长9.1%。国有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9.89万元/人,增长24.4 %。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5.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337.7万平方米。

四 、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02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达123.06亿元(含跨区项目),比上年增长12.8%。其中,国有及其他投资89.09亿元,增长19.7%

投资结构有所改善。在国有及其他投资额中,基本建设投资比重扩大,增长较快,全年完成投资36.06亿元,增长27.1%,更新改造投资30.01亿元,增长14.6%,房地产开发投资7.51亿元,增长4.1%,其他投资0.40亿元,下降34.9%。从各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大幅下降,第二、三产业有所上升。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0.41亿元,比上年减少26.8%,第二、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31.9541.61亿元,分别增长14.6%22.5%

重点项目建设进程加快。环南湖旅游走廊、南湖广场、商业步行街、岳阳大道、金鳄大道、城区饮用水工程、临长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工程相继竣工,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20平方公里。“拆违、绿化、包装、整治”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长江干堤和湖区一线防洪大堤全面加高加固,平垸行洪,退田还湖,退耕还林等步伐加快,城乡电网改造取得新的成效。

五、 国内贸易和市场物价

消费品市场继续升温。2002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城乡市场零售额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村消费品零售额62.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公有经济增幅快于非公有经济。2002,全市公有制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非公有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2.7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非公有制经济比重略有下降。

限额以上贸易企业经营效益欠佳。全市42家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净额34.21亿元,比上年增长9.9%,毛利率8.8%,费用率4.5%,实现利润总额3500万元,比上年下降22%,主要是由于零售企业效益严重下滑,总体表现为亏损。

市场物价稳定。近年来,我市市场物价保持持续走低的态势,2002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0,但各类商品价格指数有升有降,其中城市上涨1.1%,农村下降1.0%。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98.2,原材料、燃料、动力受原油上涨因素影响,购进价格指数上涨2%。房地产价格综合指数为101.3,其中商品房销售价格指数上涨1.3%

六、 对外贸易和旅游业

对外贸易形势看好。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2.4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8.5%,其中出口总额1.46亿美元,增长31.7%,进口总额0.97亿美元,增长50.3%,贸易顺差为0.49亿美元。

利用外资和对外劳务取得长足发展。2002年,全市新批准外资企业26个,目前全市已有外资企业61家。全年实际利用外资91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3.6%。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额1.0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9%,实际完成营业额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0%

旅游业发展良好。2002年,受“五一”、“十一”长假拉动,全市共接待国内旅游者613万人次,比去年增长11.4%,接待入境旅游者6.91万人次,增长4.7%。旅游总产出18.60亿元,比去年增长15.4%。旅游创汇3212万美元,比去年增长4.7%

七、 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平稳。2002年全市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完成增加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7.38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4%,其中铁路完成38.10亿吨公里,增长15.0%,公路23.57亿吨公里,增长10.0%,水运6.08亿吨公里,增长16.0%。各种运输方式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42.73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9.2%,其中铁路完成8.94亿人公里,增长2.1%,公路33.43亿人公里,增长24.7%,水运0.36亿人公里,增长18.8%

邮电事业发展迅速。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92亿元,比上年增长31.3%,其中电信业务总量12.44亿元,增长34.6%,邮政业务总量1.48亿元,增长7.8%。年末本地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8700万门,比上年增长2.5%,固定电话用户达到70.3万户,增长10.8%,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0.2万户,乡村电话用户3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3万户,其中本年移动电话新增用户19.2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1.1万户。

 

八、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6.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2%,创近五年增幅新高,其中地方固定收入完成17.28亿元,比上年增长25.6%,“上划两税”8.74亿元,增长18.7%

财政支出加大。全年财政支出3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支出高于收入8.44亿元, 增幅高3.6个百分点。在市本级财政预算支出中,主要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投资增加,其中基本建设支出增长59.8%,企业技改资金支出增长2.2倍。

金融形势稳定。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44.52亿元,比年初增加36.57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3.33亿元,比年初增加6.04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73.77亿元,比年初增加23.57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2.62亿元,比年初增加15.8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68.05亿元,增加15.55亿元,中长期贷款39.13亿元,增加3.47亿元。存款余额大于贷款余额近22亿元,比上年同向差距扩大16亿元。

证券市场日趋完善。全市年末拥有上市公司4家,股票市价总值85.35亿元。证券营业部4,证券交易开户9.2万户,深沪两市AB股证券交易额64.50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险系统保费收入6.40亿元,比上年增长50.1%,其中财险保费收入1.40亿元,人寿险保费收入4.20亿元,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0.71亿元。赔款和给付额0.80亿元,比上年增长30.0%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改革力度大,招生规模扩大。2002年,我市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取得了新突破,共撤并227 所小学,全市拥有普通高校1所,年内招生3859人,其中本科生3058人,在校学生1.18万人,其中本科生8714人;普通高中31所,比上年增加2所,招生人数近3万人,比上年扩大4200人,在校生总人数7.54万人,比上年增加1.34万人。

高考成绩斐然。2002年,全市参加高考学生2.22万人,其中参加普通高考1.86万人(文科5953人,理科12638),被各类大中专院校录取新生1.53万人,高考录取率达68.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四位。

九年义务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全市普通初中学校318所,比上年增加6所,招生人数达11.84万人,比上年扩招7300人,共有在校生31.49万人,比上年增加2.84万人。小学毕业升入初中的升学率达到99.2%,普通小学在校生44.97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8%。适龄少年初中辍学率在4%以下,小学学生辍学率在0.2%以下。

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2002年,全市科技工作发展环境良好,科技管理工作加强,科技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稳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步伐加快。2002年,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7家,比去年新增13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74.50亿元,比上年增长8.0%。完成技术市场交易额1.51亿元,各类科研机构,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1项,争取专项科技经费5913万元,取得科技成果39项,申请专利270件。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继续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文艺表演团体7个,电影院、影剧院8个,文化馆10个,公共图书馆(站)7个,藏书约68万册。拥有广播电台6个,制作广播节目8371小时。电视台6座,制作电视节目3849小时,有线电视总户数达19.25万户,入户率达13%。有线电视总长度达89.2万公里,广播覆盖率95.4%,电视覆盖率达95.6%。全市出版发行《岳阳晚报》5万份,《洞庭之声》报期刊量7万份、《长江信息报》年发行约3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2002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85个,拥有病床1.01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0.95万张,卫生技术人员1.33万人,其中:医生5362人,护师、护士3104人。年末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37个,卫生技术人员1121人。每千人拥有医生、护师、护士2.5人,每千人拥有病床1.9张。农村有医疗点2071个,占总村数的比重达64.1%,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598人。

体育活动蓬勃发展。2002年,我市举办体育运动会113次,其中市级18次,参加人数近5万人。销售中国体育彩票筹集资金用于体育事业88万元。全民健身运动取得好成绩,中小学生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达标率98.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一、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发展加快。年内已建成烟尘控制区16个,控制面积109平方公里,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2个,达标面积41平方公里。由于我市环境建设各项指标离国家标准尚有一定差距,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67%,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仅17%,工业污染排放达标率为81.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32.2%,年内空气污染指数达标天数达82%。全市已开展了创建国家级模范环保城市活动,各部门、各单位分别制定了“创模”行动方案,逐项落实,改善环境指标,力争2004年跨入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行列。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有突破。全市现已批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3个,自然保护区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0.05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14%。岳阳纸业150万亩林纸一体建设工程即将启动,届时将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2002年,全市年末总人口   525.5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4.01  万人,占总人口的21.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城镇人口181.3万人。全市年内出生人口5.1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9.9‰,死亡人口2.76万人,人口死亡率为5.2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3‰,比上年降低0.14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329元,比上年增加798元,增长10.6%,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9.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321元,比上年增长9.6%,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1(含实物收入中的食品消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704元,比上年增长7.9%,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9.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2元,增长8.3%,扣除物价影响,实际增长9.5%。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6.0,比上年降低2.3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分流安置下岗职工,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已有21.65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占在岗职工总数的67.0%,全年共使用基本生活保障金7085万元,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4015万元。

社会福利事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市城镇参加低保的人数达11.98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社会救济对象28.26万人,其中城镇11.98万人,农村16.28万人。各类社会福利院床位5000张,收养4500人。全市城市(镇)社会服务网络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已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891个,筹集社会福利资金329万元,接受社会捐赠280万元。